第325章 若违此誓,天打雷轰 (第1/1页)

想了半天,杨洵也没想出来,他自认为最近还是挺勤奋的。 “那你来作甚?” “臣只是来提醒陛下,春天到了,陛下切莫因此耽误了国事。”崔博文拱手道。 杨洵:“???” 春天到了?什么意思? 朕怎么感觉你狗日的话里有话呢? 你就直接说让朕注意点腰子,少往后宫跑不就行了吗?搁这拐弯抹角地内涵谁呢? “朕心中有数,就不劳爱卿费心了。”杨洵没好气地说道。 “对了,臣还有一事。” 说着,崔博文从怀里掏出了两个煮好的鸡蛋,笑道:“陛下,这是臣家里的老母鸡下的,鲜得很,家里那口子让臣送两个给陛下尝尝,请陛下莫要嫌弃。” 看着崔博文手里的两个鸡蛋,杨洵突然感觉有些心酸,连忙让张二狗收了下来。 “爱卿有心了。” “那臣就先行告退了。”崔博文说完,缓缓退出了大殿。 崔博文走后,杨洵看向一旁的张二狗:“听说崔博文的妻子前两个月刚刚产下一子?” “回陛下,确有此事。” “听说崔博文每个月的俸禄有七成都给了那些战死将士的妻儿?” 一旁的张二狗有些不敢回答了,因为此事有些敏感。 因为崔博文接济的那些军属,是前朝死在平南王手中的朝廷军军属。 当初朝廷与平南王作战时,崔博文是兵部尚书。 朝廷军死了这么多人,崔博文认为是自己的责任,所以一直在尽他所能接济那些军属。 “唉。” 杨洵叹了口气,前段时间过年的时候,进入宫中值班的萧何和六部尚书杨洵都发了红包,每人都是十万两。 但崔博文是督查院左都御史,没有进宫值班,也就没有红包。 杨洵让锦衣卫调查过,崔博文家里的日子并不好过,时不时还要靠他老丈人接济。 这并不是因为崔博文的俸禄低,而是钱都给了那些军属。 崔博文只拿了两个鸡蛋,并不是因为他抠搜,而是这两个鸡蛋对他们家来说已经是很好的东西了。 “二狗子,你回头让人去采购一批老母鸡,送到崔府,就说是朕赏的,让他婆娘好好补补身子。”杨洵吩咐道。 杨洵并没有直接赏钱,而是选择了赏他一批老母鸡,因为杨洵知道,钱到了他手中,他又会去接济别人。 杨洵想了想,又道:“对了,让于谦和杜如晦来一趟。” 将户部尚书杜如晦和兵部尚书于谦叫来,就是为了商议一下前朝战死将士的抚恤问题。 自大汉建立后,大汉将士的抚恤金是相当高的,至少在他们战死后,能够保证他们的家属正常生活,不会饿肚子。 但前朝那些战死的将士就不一样了。 当时的大乾国库空虚,哪有钱发抚恤金?所以那些在与平南王作战时战死的将士,死了也就白死了。 家里没了劳动力,又没有抚恤金,可想而知这些军属过的是怎么样的生活。 后来杨洵进京后,掌控了朝中大权,朝廷军也被杨洵收编。 但之前朝廷军战死将士的抚恤金问题却被搁置了,因为当时杨洵也没有多少钱,而且一直在打仗,到处都是用钱的地方。 况且当时的杨洵也没意识到这个问题。 如今国泰民安,国库前所未有的充裕,百姓也渐渐富裕起来了,但这军属的日子却依旧不好过。 他们都是大汉的子民,之前是杨洵疏忽了,但现在这个问题被摆到明面上来了,杨洵身为大汉的皇帝,就不能不管! 很快,于谦和杜如晦就匆匆赶来。 杨洵也没隐瞒,当即开门见山地将这个问题说了一遍,二人听后都很赞成补发抚恤金,就连杜如晦这个一向抠门的家伙,此时也没有任何意见。 “这件事确实是朕的疏忽,也该给百姓们一点补偿,所以抚恤的金额提高一成,杜爱卿,可有问题?”杨洵说着,看向杜如晦。 虽然只是一成,但按照大汉的抚恤标准,户部至少要多拿出两三百万两银子。 “陛下圣明,臣并无异议。”杜如晦连忙说道。 杨洵点点头,继续说道:“这件事要尽快落实下去,兵部拿出名单来,由户部拨款,锦衣卫监督,务必要保证每一笔钱都发放到军属手中。” “朕先把丑话说在前面,无论是中枢还是地方上,谁要是敢动这笔钱,朕就拿他来点天灯!” 短短的几句话,却蕴含着无尽的杀意,让杜如晦和于谦都不禁打了个冷战。 “陛下放心,臣等一定不负陛下重托!” …… 两日后,崔博文刚刚下朝回到府中,就看到自己的媳妇在院子里喂鸡,而原本的七八只老母鸡此时却变成了一群,多得他数都数不过来,目测至少上百。 “这,这哪来这么多鸡?”崔博文瞪大了眼睛,这么多鸡至少需要七八十两银子吧? “是陛下派人送来的。”崔夫人如实说道。 “陛下?”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