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部分 (第1/4页)

孙的素质。。。。。。所有买了实爵的人的直系子孙都必须留在华歆城,根据年龄进入蒙馆、辟雍里进修。御风虽迫于无奈卖官鬻爵,却不想弄出一批成天挑战律法的纨绔子弟来,蒙馆与辟雍如今都是巫宗在管,将人放进去,不死也得脱层皮,相信那些家伙永远都不会有为所欲为的勇气了。

卖官鬻爵这种事,百里清华是极为厌恶的,甚至他都想建议帝君干脆抄几个大户的家算了,只是考虑到巫宗的存在,百里清华知道这不现实,巫宗重法,律法一旦定下,就必须执行到底,除非国情发生变化,但即便国情发生变化,也必须先将律法给更改了,然后再依法行事。可那样太费事了,且你给他来个朝令夕改,那些巫立刻就能改换门面把你给卖了。

御风的主意虽然令百里清华很厌恶,但御风在里面也提了各种高要求,对云国的英雄,真不会太大。

云国对于官吏极严,哪怕是最低级的胥吏都必须识字,所幸御风这些年大力发展蒙舍,强制要求境内所有孩子入学蒙舍五年,大人也要在孩子下学后跟着孩子识字,回头当地的胥吏要上门检查。十几年过去,云国的黔首虽然看不懂那些深奥的典籍,但字至少都是认识的,也让胥吏的第一关没刷下去太多人。

除去识字,胥吏还要不少专业的知识,具体题目根据要进入的部门而定,一个人若要考廷尉司的胥吏,那么有一条必须做到,整部《云律》都得倒背如流,而《云律》经过这些年的不断完善,啧啧,有二三十万字。

种种苛刻的条件使得云国的官吏,哪怕是最低的胥吏,没几把刷子真当不上。不过也因为严把关,物以稀为贵之下,云国很多人都渴望成为官吏。百里清华很快就将国内缺着的胥吏职位给整理了出来,因为将近一年没发俸禄,华族出身的官吏还好,还在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做着,而戎狄等族出身的胥吏却大多辞官了,空出了许多位置。

如今有机会做官,虽是最底层的胥吏,且是试用的,但总归是有机会了,百里清华原本还头疼的缺人问题一下子就解决了,甚至还有盈余,按着百里清华的意思,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就行了,但公羊宁正好在华歆城,因此最终的结果是一个坑三个萝卜。

三个萝卜有一年的时间竞争,一年后谁的成绩最出色,谁就能留下来,甚至升官,另外两个回家转业。

百里清华无语了片刻问:“你就不怕他们恶性竞争?”到时引起麻烦,最后还不是得他来收拾烂摊子。

公羊宁满不在乎的道:“那更好,三个一起淘汰,腾出三个位置,又可以卖一笔钱。如今可不是我们求那些人,而是那些人求着我们,求人就该有求人的态度,至少不能给被求的人带来麻烦。”

百里清华:“。。。。。。”

鬻爵比起被公羊宁给插了一手的买官更坑人,那些没有封地的虚爵倒也罢了,有封地的君爵与列侯两种爵,也有人买了,御风果不其然的给了那些人一块封地。封地不大,最大的也不过方圆五十里,但再小也是封地,根据云国的律法,贵族在自己的封地中有极大的权利,相当于国中之国。因此,买了实爵的人都很高兴,大肆庆祝。看得百里清华都忍不住同情他们了,封地的确有,但你就不看看封地的具体位置在哪吗?御风拿来做封地的地方全在扬州,本就地广人稀,而御风更是特别挑选了一番,更好了,全是无人烟的好地方。

过了一段时间,百里清华确定了一件事,那些人显然很清楚自己的封地有多坑,但令百里清华不解的是那些商贾还是高高兴兴的将自己的家产贡献给了国库,带着家眷与仆人去封地就任了,对此,百里清华百思不得其解。

“他们是商贾。”公羊宁提醒。

百里清华还是不解的看着公羊宁。

公羊宁悠哉的笑道:“扬州临海,日后大荒一统,海上贸易发展起来,扬州是所有商船都要经过的中转站,只要发挥好这一天然的地理优势,扬州日后必定成为九州最繁华的地方。换了我,用万贯家财换一片虽无人烟却充满商机并可传给子孙的封地,我也愿意。”

百里清华不是商贾,也不像巫罗殿的巫那样被逼得想方设法的搂钱,什么东西都能闻出钱的味道来,但不理解归不理解,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这些商贾对扬州的发展有好处,既如此,他也就没什么意见了。最重要的是,这些商贾解决了国库空虚的问题,短短两个月,国库便被近百万金的财富给填满了,百里清华还是头回发现原来商贾这么有钱,有钱得让他都眼红了,想抄家了。

手中有钱,百里清华开始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