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住房的问题 (第1/1页)

“陈队,你怎么才来。” 程豹站在大门口,看到陈知行骑车过来,连忙跑过来迎接。 “我掐着点来的,绝对不能耽误事。” 陈知行呵呵一笑。 “快进里头,好几个保卫员都到了,你帮我招呼招呼啊。” 程豹握着陈知行胳膊,走去边上的杂院院子。 他家小,门口摆不开桌席,借了边上的大杂院摆席。 “放心,指定给你招呼好,不能怠慢了客人。” 陈知行停好车,跟着程豹往院里头走。 参加婚宴的宾客一部分是程家的亲戚,另外一部分是程豹工作上的同事朋友。 陈知行属于程豹的直系领导,自然得帮帮忙。 “呦,王组,你来得早啊。” 一进门,陈知行就看到王军山,以及后者身边几个保卫员。 “陈组长。” “陈组长。” 几个保卫员跟陈知行打招呼。 陈知行含笑点头。 “都跟你小子似的,赶着吃饭的点过来,谁帮忙干活啊。” 王军山笑骂。 “领导说的对,我看看桌椅板凳还缺啥不。” 陈知行笑着回应。 “得了,等你过来帮忙,黄花菜都凉了。” “场地早就安置妥当了,咱们都等着厨工师傅开席呢。” 王军山笑道。 “那敢情好。” 陈知行笑笑:“对了,礼簿先生在哪儿呢?” “在那边呢,坐着的那个就是。” 王军山伸手一指。 陈知行过去礼簿先生那儿,送上两块钱的礼钱,记上自己的名字。 随礼也有讲究。 不是自己想送多少送多少。 一般亲朋随个五毛钱就够意思了。 关系走的近的,能随一块钱。 陈知行和程豹关系好,又是直系领导,得有面子,这才拿两块钱。 再多了也不行。 太高调了压着别人,容易让人觉得太装逼。 送完了礼钱,陈知行过去程虎边上,询问有啥要帮忙的。 甭管帮不帮忙,问一嘴,表示个心意嘛。 “没啥要忙的,都安置好了,就等新娘子进门。” 程虎笑着道。 “豹哥结婚了,你们一家人咋住啊?” 陈知行多问了一嘴。 他知道程家屋子比较小。 住程母和程家兄弟已经很勉强了,现在程豹结婚,家里多了口人,程虎继续在家里住着,耽误程豹这对小夫妻造人。 “我找社区协调了下,暂时在这片四合院找了个单间住着。” “等程豹忙活完了,让他跟单位申请房子,到时候我再搬回去。” 程虎笑着道。 “那还挺好,有地方安排就行。” 陈知行点点头,又道:“要不趁着今天几个领导都在,把这事定下来,下周上完班就放年假了,耽误一下可得半个月。” 陈知行也是突然想起来,这年头根本没有商品房一说。 城市青年男女有工作单位的,结婚之后找领导要房子,由领导开条给社区,协调安置房。 农村更简单,直接划宅基地,由个人建造。 商品房是在九八年才开始大面积推广。 在此之前,都是由领导批条安排。 年代剧中,经常出现厂里工人因为房子的事,堵厂长办公室大门或者房门的事。 也是当年普通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当然,分配的房子其实不咋好。 最重要的因素是地段,要是和单位距离比较远,光是上班就遭老罪了。 二来看房子大小和年份,一般新婚夫妇分到的房子都比较小,勉强够用。 等过个五年八年,家里添了两个孩子,再有老人过来帮忙带娃,那居住条件可想而知。 一家五六口人挤在三四十平方的房子里,是非常正常的事。 商品房改革之后,普通人可以在市场上购买自己想要的房子。 当时很多人嗤之以鼻,觉得有单位分配的房子,何必花钱去买房子。 而早早买了房子的人,等于坐上了高速列车,通过房产的暴力增值,迅速和其他人在个人资产上拉开差距。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我倒是想,咋跟领导说啊。” 程虎抿了抿嘴。 “你抽空跟豹哥说一嘴,让他心里有个数,等会我来跟领导提。” 陈知行想了想道。 住房确实是个大问题。 没有房子,啥啥都干不了。 作为程家兄弟的领导,这是他该帮忙解决的问题。 “陈队,太感谢你了。” 程虎高兴道。 “说那话,你忙活吧。” 陈知行摆了摆手,走过去潘三江边上,地上一根大前门:“潘叔,来了啊。” “来了一阵了。” 潘三江接过烟,点燃。 “关于内勤组副组长的事,我找严科长唠了一次,他说等下周找你唠唠。” “你准备准备。” 陈知行压低声音道。 “行,我要是能往前走一步,请你小子吃饭。” 潘三江脸上露出喜色。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