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干婚托? (第1/1页)

“放着吧。” 王大妈热情一下子消退了很多,对于傻柱送来的礼物,表现的很平淡。 “哎。” 傻柱把酒和花生放在墙边上,态度恭敬。 “先说说到底是咋回事,我听听。” 王大妈坐在椅子上问道。 “我先说吧。” 陈知行主动接话,把傻柱一天相亲仨姑娘,以及三位姑娘的条件,大概说了一遍。 “雨柱,你来说说咋相亲的。” 王大妈又问。 “第一个相亲对象,选在我给人办席面的时候,唠的也挺好......” “......” 傻柱把三回相亲的情况,事无巨细的说了一遍。 “情况大概就是这么个情况,王大妈,这一块你经验足,给柱哥一些指点,帮他早日找个媳妇儿。” 陈知行笑着道。 “是啊王大妈,本来我以为能成呢,没想到啊。” “一下子给我干懵了。” 傻柱一脸苦闷。 “雨柱啊,既然你找到我了,那我就跟你说点实实在在的话。” “话难听,能听进去多少看你自个。” 王大妈喝了口水。 “王大妈您说。” 傻柱态度非常好。 “以你的条件呢,找个媳妇确实不难,但你得把找媳妇的条件放一放。” 王大妈站起身,在屋里踱步,边走边说。 “你三十出头的年纪,长相一般,身材一般,想要找一个四九城户口的姑娘,难!” “人家姑娘能剩到二十七八岁,说明啥,说明人家也挑。” “你这条件,人家姑娘年轻时候遇到的多了去了,比你好的也有不少,你算哪根葱,人家能相中你?” “你也甭怪人家挑,四九城户口的姑娘,从来不愁嫁,她们生下的孩子也是四九城户口,光凭这一点,人家就有挑的资格。” 陈知行在边上听着,看向王大妈的眼神带着几分惊诧。 果然是术业有专攻。 寥寥几句话,就把傻柱和三位姑娘相亲不成的原因说出来了。 而且确实有道理,深刻的了解女方的心理和优势。 有四九城户口,能办理粮本,领取定量粮。 贾家之所以穷困,就在于家里只有秦淮茹和槐花是城市户口。 贾张氏,棒梗,小当都是乡下户口,没有定量粮,只能高价购买粮食。 比别的家庭花销多了一大笔。 阎阜贵工资不高,能养活三大妈加四个孩子,和孩子拥有四九城户口有很大关系。 “王大妈,那你说我该怎么办啊?” 傻柱犯愁。 “你要是想找四九城本地的姑娘,只能找带病的,缺胳膊瘸腿的,不合适。” “我建议你找个乡下姑娘,年轻,听话,好生养,能吃苦。” “你是厨子,养活四五口人问题不大,想要以后日子过的顺心,就按我说的来。” 王大妈给建议。 “谢谢王大妈。” 傻柱弯腰感谢。 “甭谢,我该说的说完了,你能听进去几分,那是你的事。” 王大妈随意摆了摆手,扭头看向陈知行,露出热切笑容:“知行啊,找对象得抓紧,时间不等人。” “你在我这里挂个名,啥时候想要找对象呢,跟我说一声,咋样?” “还是别了吧,这两年我确实没有找对象的想法。” 陈知行客气拒绝。 “这孩子,不听劝呢。” “你跟我来。” 王大妈往小屋里头走,冲着陈知行招了招手。 陈知行跟上。 他倒不怕王大妈有啥坏心思,大家都是好多年的老邻居了。 “知行啊,我跟你商量个事。” 王大妈关上门,小声说话。 “啥事啊,大妈您说就是,能办到的我肯定不推脱。” 陈知行敞亮道。 “你在我这里挂个名,一周抽时间来我这里坐一会,一个月我给你两块钱。” 王大妈笑着道。 “只是坐一会?” 陈知行微微疑惑,这是啥操作。 “对,你就坐着,坐半个点就成。” 王大妈强调。 “王大妈,我在保卫科干活,最近升了组长,工作忙不过来呢。” 陈知行为难。 这活他看不出根由,肯定不能贸然答应。 “呦,你还做干部了啊。” 王大妈大喜:“我每个月给你五块钱,这总行了吧?” “王大妈,不是钱的事,我实在是抽不出时间。” 陈知行脑子转了一会,大概明白王大妈想要干啥了。 这是让他做婚托,增加对付费用户(女方家庭)的吸引力啊。 每周让他过来坐一会,实则是让他过来展示给女方家庭看。 所以得知陈知行做了组长,王大妈主动加钱,因为展览品的性能提升了,被吸引的家庭更愿意投钱给王大妈帮忙介绍。 “哎,你这孩子,油盐不进呢。” 王大妈大失所望。 打开门板着脸走出去。 她家门口又来了三口人,中年夫妻带着姑娘的组合。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