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周家传人 (第1/2页)

三日后,王老板上门来了,看上去更加苍老,半头白发,身形佝偻着,走路都要王大郎搀扶。 周安安语带同情地问:“看来,你们已经有了结果。” 王老板慢慢地点了点头,眼睛瞬间闭上,留下两行泪水,“是啊......” 王大郎在一旁安慰,之后恭敬地向周安安行礼作揖,“多谢神婆出手相救,我妹妹才不会死得不明不白。” 然后王大郎就把官府查到的结果告诉了周安安。 王姑娘本以为嫁回舅家,有亲外祖、亲舅舅看顾,不会过得不好,王家父子也是这么认为的。 但是那陈家表哥却是早早就有了相好,本欲迎娶进门,但是又无法反抗家里安排的婚事,只能冷落了王家姑娘妹。甚至认为她坏了自己的姻缘,婚后对王家姑娘多有怨怼,在抬了相好进门后,多次放任小妾欺凌正妻。 那陈家表哥也是乖觉,平日里在长辈面前,装得夫妻恩爱,关怀备至,等回到小院子时就冷漠翻脸,让王家姑娘有苦说不出。 渐渐地,陈家长辈因为王家姑娘两年未孕,开始有了微词,舅母甚至开始磋磨她,对小妾和颜悦色。 后来那小妾有孕,为了给自己的孩子清路,竟然陷害王家姑娘和家里的伙计有染,陈家不容她,于是把她休弃回王家。王家姑娘遭遇流言蜚语,冷眼谩骂,回到家中非但没有得到安慰,反而在当晚继母还让她不如去死,这样才不会连累王家名声,连累她的父兄。可怜王家姑娘心如死灰,一时想不开,就吊死在房间里。 亲者痛,仇者快。 王家姑娘所遭遇的一切,当真只是陈家做的恶吗? 不全是。 更多的是女子在后院的处境艰难。大多女子一生只能待在小小的后宅中。未嫁时,听父兄的,出嫁后听丈夫的儿子的。命运掌握在父兄丈夫手里,所接受的教育,基本来源于母亲。 王家姑娘小小年纪就丧母,即使父兄疼爱,但男女有别,王家没有女性长辈教导她,之后继母不慈,虽然没有苛待王家儿女,却是更恶毒地放任不管她,让王家姑娘连成亲时的男女之事都不懂。不然在成亲当晚没有圆房,她就可以为自己回娘家说理了。 遇到的丈夫更是恶心,自己无能娶不到心爱姑娘,反而把责任归结在王家姑娘身上,全然不念自家死去的姑母。 然而最终衙门的判决,也只是判了那小妾一人有罪。 想到那个恬静美好的女孩,周安安心里就酸酸的。 “神婆,请您帮我妹妹入土为安。” “这事儿简单,王家姑娘冤屈已洗刷,就按照正常的丧礼重新办一次就行,到时你们准备好,我陪她走一趟。” “谢谢神婆,谢谢......”王老板感激地说道。 隔天,王家就重新设了灵堂,这回那个继母没在场。 陈家外祖想来祭拜,都被王家兄弟拦住了,他们觉得是他们这些亲人没有护好妹子,不念旧情,纵容那个男人作贱妹妹。 仪式照旧,这次棺材顺利地出了门,周安安跟在一旁上山,其实她一路上都在看着那个坐在棺材上抹泪的王家姑娘。 她舍不得父兄,又自责自己轻易寻死,对父亲不孝。 其实王家姑娘怨气已消,周安安来不来都无所谓了。但是基于女性的心理,周安安打算亲自送她上路。 没错,就是亲自送王家姑娘上黄泉路。 以前,周安安没有大费周章地送冤死鬼,是因为她不会也不想冒险。 太姑婆当初告诉她,周家神婆,天生血脉,能通阴阳,驱恶鬼。这个通阴阳不单单是见鬼,更能行走阴阳两界。只是当初周安安能力不足,道行不够,只能消了鬼的怨念,让他们独自上路。 随着这段时间的历练,加上周安安没事的时候都抓紧时间修炼参悟,有一天晚上,她自然而然地能灵魂出窍,去了地府走一遭。 周安安初到地府酆都时,还以为自己走在寻常的夜市街道上,因为那里热热闹闹的,行人如织,商铺林立。让她意识到不对劲的是,她在路边看到了当初死在李老太太坟头的书生,正在那里摆摊卖字画。书生见了她,惊讶之后是了然,还冲她行礼作揖。 周安安越走越心惊,因为她余光见到商铺交易用的居然是金箔纸钱、银箔纸钱,行人脸上也都是青白之色。正当她想找路离开时,周安安来到了一衙门门口。 从外面看,里面灯火通明,衙役在迎来送往,他们接送的客人有和尚,有道士装扮的,也有普通人装扮的。每个客人身边都有一位身着衙役服饰的“人”引领着,而且看不清他们的面相。 很快,就有一名衙役从里面出来,朝着周安安走来,“周家传人,周神婆,请随我来。” 周安安提着气跟着他进去,半路上总能遇见押着鬼魂的衙役,还遇见抱着一大堆文书的书生,领着她的衙役说,这是殿里的文书先生,负责各类档案归结管理。也有那巡逻的士兵,个个覆着铁面,穿着铁甲,高大无比。 周安安被带到正殿门口,稍等了片刻,里面的道士离开后,她才被请进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