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夜路 (第1/2页)

“有可能。谁都知道长工半年或者一年领一回钱,说不定就有人摸清了钱家结账的时间,在半路上劫财呢。” “我的老天啊,那也太可怕了吧。不是还有一个活着吗?他怎么逃出去的?” 罗嫂子说道:“什么劫匪啊,我们新河在两任县令的治理下,安全得很呢。” “那是怎么死的?”胖二妮疑惑地问。 罗嫂子见终于有人问到点上了,压低声音神神秘秘地说, “听逃跑的那人说,是山里的妖精出来吸精气了,人一没了精气,不就完蛋了吗?!” “啥?!这还有妖精?!不可能吧,我们县令夫人在呢,妖精还敢来冒犯?” 周安安扯了扯嘴角,她又不是王母娘娘,怎么就不敢来了...... 罗嫂子也觉得这话说出来要得罪县令夫人,于是支支吾吾地回答:“那我也不清楚啊,大家都这么传。” 周安安说道:“怎么不敢来了?妖精自己长了两条腿,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怕我作甚?罗嫂子,你快继续说,这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怎么人好端端就死了,活下的那个人为什么就断定是妖精所为呢?” 罗嫂子顿时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如同身临其境一般,绘声绘色地开始讲起来事情都始末。 钱员外的长工都是在邻近的村子里找的青壮年,他们一整年都在钱家的田地里干农活,有时候也要在钱家做杂活,比如挑水、磨面、舂米等体力活,是很辛苦的工种,但是工期稳定,工钱相对短工更高,一般要签一年以上的契约。 钱员外家的长工工钱是一年一结,结完后,长工可以选择续约,也可以辞职。续约的长工,拿了工钱后,也有十来天的假期,可以回村去看看家里人。 那一天,钱家五个同村的长工,同时领了工钱后,就提出辞工了,说是来年要留在村里干活。 这里面还有刘良的间接原因。他自上任之后,就提出来好几条发展乡村的提议,比如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农村集体经济。各个村子可以在现有的基础条件下,发展不同的农业经济,主理人由本村村长和县衙一个主事共同负责。 村民们负责养殖,官府负责销路,至于运送人手,则是在整个县集体招聘合适的青壮年,负责农产品往其他县城运输工作,其中同样会有官府的人跟着。 一开始只是一个雏形,并没有村民愿意尝试,他们不能理解什么是集体经济,银两怎么是大家的呢?那万一有人干得多,有人不干活光领钱了,那可咋办?! 所以,措施一公布,就遇到了不少的阻碍,更多的是冷眼旁观,这导致朱县尉好一阵都在等着看刘良的笑话。 最后还是江村的村长最先站了出来,提出组织村里几个养鱼的老手,在村子里挖鱼塘养鱼。 江村就是上次周安安去解决活人配阴婚的村子。那村长自觉自家村子之前的行事有些不人道,又听说刘良成了新县令,周神婆是县令夫人,怕他们翻起旧事,给村子穿小鞋,于是积极地响应新县令的措施。 没想到,本是打着溜须拍马的想法,结果江村养出的草鱼一点土腥味都没有,受到了隔壁几个县的追捧,甚至还有酒楼的订单。 这可把江村村民激动坏了,也让其他村子的人看到了机遇,于是大家纷纷拿出看家本领,希望自己村子的产业也能远销外县。 因为刘良的原因,很多村子的青壮年可以不用外出干活了,在自己村子就能挣到钱,还能看顾自家地里的粮食。 钱家对于这样的事情也很无奈,很多地主乡绅确实流失了不少的长工。但是还好,总有一些家境困难,急需用钱的。 言归正传,那五个长工拿了工钱,怀着希望,踏上了回村的路。 紧赶慢赶,他们还是没有在入夜时赶到村子,只能在附近的小树林里露宿。 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村里人出远门就靠两条腿,搭不上顺路的牛车,就只能走回家。 他们刚决定了露宿,就看到了不远处小树林里有隐隐约约的火光。 走近一看,原来那里已经有几个村民打扮的人,围着火堆,席地而坐,吃着干粮,有说有笑。 原来是和他们一样的赶路人啊。 于是,五个人上前,说自己来自哪个村的,为了安全,能不能让他们一起待在这里。 之前的村民很快就同意了,还取了自己的干粮,分给五个长工。 长工们自己有干粮,就拒绝了,大家围坐在一起,开始谈天说地。 这时,其中一个年纪最大的长工,一开始就发觉了此处的不对劲。 为什么他们明明坐在火堆前面,却还是抵挡不住夜风? 要知道,现在不是寒冬腊月,也还没入秋。而且,那股子冷不像平时的冷,是冷到骨髓里。那个年纪最大的长工,越是烤火,心里越着急害怕,忍不住想拉拉身边的同伴。 突然,他看到了奇怪的一幕,他的同伴都另一边,那个人居然没有影子! 长工压制住想要尖叫的冲动,眼睛悄悄的往四周扫了一眼,围在火堆前面的,居然只有五个影子! 那之前那些人呢?他们还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