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阻击战 (第1/2页)

刘钧回到狙击点,把阵地的装备收拾好,他利用这段时间复装了5条弹链,剩下1500发散装子弹,突击步枪的子弹消耗不大。 收拾迫击炮花了很多时间,毕竟是一个人,这款迫击炮虽然改进过,重量大大减轻,但还是挺重的。 夜幕来临,除了战场上的浓烟外,战场已经归于宁静,刘钧用平板电脑扫描一下,方圆一公里的地方没有活动的人。 “红星号”缓缓降下来,拆解后的迫击炮,由专门的升降机吊进“红星号”的座舱里,然后飞船缓缓升起,大约十分钟,飞船降落在指定的地点。刘钧利用这段时间,趁机好好地睡了一觉。 3月10号早上6点,天空升起大雾,比较寒凉,气温在10度左右。 刘钧根据“红星号”提供的图像显示,大约3000多名国民党第二军第一师的两个团从信丰县城出发,有15辆军车,30驾马车,时速10公里左右,预计上午12点到达南门嶂。也许敌人没有接到南门嶂战斗已经结束,他们一个团被消灭的消息。也说明这个时期国民党军非常狂妄,根本想不到疲惫不堪的红军游击队有能力干掉一个精锐团。 刘钧在马岭和长岭村选择了两个狙击点,这也是敌军到达南门嶂的必经之路。A点是马岭,高度50米,距离长岭村大概1公里,主要是有一处将近300米的平缓路面,B点在A点的东面,有一个高度100米的小山坡,在这可以看到弯曲的公路,此点可以控制800米的公路,公路贴着河边走,一片开阔地,这里是一个非常理想的雷场。而且在这个位置看不到A点的马岭。这真是打伏击的好地方。如果这股敌人受到重创,那么李贺他们的部队受到的压力会大幅减轻。 确定好战场后,刘钧立刻忙碌起来,他拿起装有20颗66式反步兵定向雷的作战包,快速来到B点,按照布雷工作的程序,每50米安放一颗定向雷布置雷场,半个小时后,刘钧完成了20颗定向雷的布放,然后他回到A点。 安装好定向雷后,刘钧在离A点500米的地方选择了两个角度比较好的地点作为阻击位,然后用工兵铲挖了两个战壕。 做完后已经是上午8点了,刘钧打开军用平板,通过“红星号”的高分辨望远镜可以看到敌军的行动状况。由于敌军的行军速度比较慢,大概9点左右到达B点狙击位置。 刘钧突然发现在他的右下方,居然不声不响地埋伏了100多人,他们肯定是后到的,因为刘钧在选择布置雷场时,平板电脑没有显示周边有人。刚才在安放地雷时太专注了,没有注意到,让刘钧出了一身冷汗。他将平板电脑的图像逐渐放大,借助高分辨成像图,发现他们也是红军,但不是李贺的部队;而在他们200米的身后,还有200多人,这应该是另一支红军部队。也许他们是无意中来到这里,看到刘钧在布雷,不敢轻易出现。 身后是红军,将身后交给红军,没有什么不放心的。南门嶂一战,基本是他自己在唱独角戏,现在有可能与红军战士,与革命老前辈们一起并肩作战,真是荣幸! 这个地方是打伏击的好地方,刘钧当初选择此地,而红军指挥官也是这么想的。 隶属红XX师70团的陈营长带领125名红军战士,护送98名伤病员和120名机关后勤人员,前两天在与敌交战中与李贺的队伍走散,穿山越岭来到这里,看到这里有一条公路,想到如果有落单的敌人或者是运输队,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打劫”一下。因为他的队伍也差不多弹尽粮绝了。如果条件不许可,就带领部队通过公路,再进山里。他们距离公路100多米,仅有的一挺轻机枪架在高处,子弹不多,50多发,打一下就没了。 在此突然发现了刘钧,陈营长让大家不要动,叫了两名战士跟着他来到一个制高点,拿出望远镜观察刘钧及他的狙击阵地。让陈营长吃惊的是,一个穿着花花绿绿衣服的军人(不让陈营长看成叫花子的是他看到刘钧头上戴着的钢盔,叫花子会有钢盔吗?)正在布置狙击阵地,动作十分专业,根本没有回头看。陈营长看到刘钧挖了两个单人战壕,还别说,还真的标准;而且他身上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连同钢盔,如果躲在战壕里还真不容易发现。 单人战壕分别架着两支怪异的枪支,他知道对方想在这阻击敌人。陈营长心想,难道就凭一个人两支枪吗?勇气真可嘉。这时,陈营长看到刘钧向他招了招手。他才意识到刘钧早已发现自己,陈营长犹豫了一下,还是带着两名战士一起来到刘钧的面前。 “刘钧,红军的朋友!”刘钧向陈营长敬了一个军礼,对于这个年代出生入死的红军,刘钧一直很敬佩。 “陈万河,红军战士!”陈营长赶紧还礼。 “我认识你们的李贺主任和袁总指挥。” “什么,你见到他们了?”陈营长太高兴了。他们的队伍与李贺的队伍失散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