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榴弹火枪 (第1/1页)

好书推荐: 掌元时空 特警乱明

还真别说,爹种的大蒜味道还真正……… 朱元璋,马皇后,朱标一家三口坐在饭桌上吃饭。 朱标一口肘子一瓣蒜,吃得鼻尖冒汗,最后把肉汤浇在了米饭上,三下两下都吃进了肚子。 “多吃多吃,不够再让你娘去做。” 朱元璋捧着一碗热汤面,稀里糊涂的往肚子里面灌,不时还嚼上一瓣儿大蒜。 相对于爷俩的吃相,马皇后的吃相就好多了,斯斯文文的,吃着几道绿叶菜和一小碗米饭。 还不时的给爷俩夹菜。 “重八,你慢点吃,这汤面不像白米饭,太热吃到肚子里伤元气,一点都没有个当爹的样子………” 这皇宫大内好几百嫔妃,也就马皇后可以这么说,至于说其他的,说完之后下辈子小心点儿吧。 朱标专心对付红烧肘子之余,难得插话说道。 “娘你都多余说他,下回再做汤面的时候,直接在厨房放凉了再端上来,那不就得了……” “净扯几把淡……” 朱元璋喝完最后一口面汤,含含糊糊的反驳了一句。“这吃面就得热着吃,凉的有啥意思?一点儿都不筋道……” “好好好,没人管你……” 马皇后给老朱拿来了一个小酒壶,“今天高兴让你喝二两……” 随即转过头来对朱标说道。 “娘这边给你准备了点礼物,一会儿你带上去徐家看一眼,回来这么长时间了,天气都暖和了,该办的事儿也得办了。” 马皇后说的,当然就是朱标娶徐妙云的事儿。 自从朱标被老朱的金牌催回来以后,一个多月的时间,不是在安抚受伤士卒,就是在大办特办胡惟庸案,而朱标的婚事儿却被推迟了。 “行……”朱标拍拍肚子,“我一会儿和爹说点事儿就去……” “有什么要紧的事儿,非得这个节骨眼上说呀?” 朱元璋显然不愿意在这个时候搭理朱标,在老人看来,儿女的婚事就是最大的事情…… 老朱撇撇嘴。 “有啥事儿直接说,别磨磨唧唧的,跟你爹还有啥不好意思说的?又祸害身边的丫头了??” “咳咳……”朱标有点尴尬,“我这有几份新画出来的图纸,还有一本新兵种的训练手册………” 朱元璋豁然起身。 “真的?!快拿来咱看看!你小子又整出啥好东西了?!” 不怪朱元璋如此激动,从这一次瓦剌骑兵入侵的事情来看,朱标的新式武器,简直是居功甚伟。 第一次,全歼了五万铁骑, 第二次,李文忠,徐达用新式火炮,轻松的打开了十五万人的包围圈,轻轻松松的进了大同城。 第三次,又直接避免了和瓦剌骑兵野战,拒守在城中,就消耗掉了半数敌军。 这次如果他的宝贝儿子再弄出什么新式武器,老朱都有信心,自己在位期间就把大明周围的敌人清理干净,无仗可打,自然就不怕朱标穷兵黩武了。 而马皇后显然对这些东西不感兴趣,在她看来有那个空,还不如给自己的小孙子缝几件衣服。 “得,你们爷俩,又开始谈论那些打打杀杀的事情了,我个妇道人家就不参与了。” 朱标父子二人,腆着肚皮往乾清宫走。 风吹杨柳青绿,万树争先报春。 应天皇宫里的古树,都渐渐的发出了叶子,小嫩芽在风中微微摆动,嫩芽下满是被遮挡的树影婆娑。 父子二人走在林间小路上,微风一吹,吹去了满身的燥气,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安逸和清爽。 宫人太监们都离得远远的,不敢上前打扰。 朱元璋伸了一个懒腰,语气轻松的说道。 “眼下大明,处处都在春耕,可不是一个打仗的时候,要不然大同城下那几万鞑子,咱也不能那么轻松的放他们走……” 朱标一愣,随即明白了,原来老朱是怕自己在这个春耕的时候大动刀兵,耽误了今年收成。 “爹,可不是只有打仗之前才能练兵的,这当兵的如果不天天练,就会像吃胖的猎狗,用他撵兔子的时候,他就跑不动了!” “而且这次朱仙镇之战,我感触很深啊………” 朱标的眼神有点深邃,似乎回想起了当日满地的残肢断足,和重炮之下四处飞舞的零部件。 “你个小兔崽子,你快拉倒吧!”朱元璋嗤之以鼻。 “就你刚打了一仗,你就说感触很深?那像你爹这样的打了一辈子仗,是不是要写一本朱子兵法啊?!” “打仗就是打仗,哪来那么多废话!咱当时和你徐叔叔,还有你那老泰山常遇春,打仗之前从来都不想什么感触,商量好对策,打起来的时候操刀子就上!砍就完了,哪来你那么多弯弯绕………” 朱标哭笑不得,自己打这一仗,在老朱的眼睛里确实不算什么,平陈友谅,破张士诚,攻破大都,哪一仗都是无比惨烈。 “爹我只是感觉死的兄弟太多了!如果咱们的火器再犀利一些!如果咱们的铠甲再坚固一些!我就能带他们回家了!”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