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三个五年计划 (第1/2页)

好书推荐: 得道长生

郑如健没有关注第二天京城读书人对自己这首诗的议论,因为他一早就和平阳公主返回了户县这边,过上了悠哉游哉的生活。只是,悠哉悠哉的生活仅仅只有一天,第二天,郑如健就开始了到大夏朝后,最繁忙的日子。

回到户县的第二天,卢县令就派人一早来到平阳公主府别院将郑如健请到了县衙,正式商议户县的发展大计。

郑如健来到了县衙,卢献荣就似认真似调戏的问了一句:郑顾问,这个称呼听得顺耳不!

卢县令说笑了,还是叫我如健吧!大家也这样称呼我,就可以了。

那我们就按这个习惯直接称呼如健吧!有其他人在的时候又或者一些文书记录就正式一点,称呼为郑顾问。卢县令对着大家说道。

说完后,又对着郑如健继续说道:闲话也不多说了,这次请如健来县衙,主要是想确定一下你什么时候能正式上衙。

郑如健爽快回道:随时都可以,就等卢县令你的安排。

卢献荣点了点头:既然这样,那不如今天就开始聊聊,该如何建设这个特别户县?不怕和如健你说,我们毫无头绪,真的是全靠你了!

郑如健向在座的人拱了拱手:承蒙大家抬举,那我就先献丑了。

我目前虽然没有详细的建设方案,但在这段时间也想出了一个大致上的建设纲要。主要分为三步计划,每一步设定的时间为五年。我们可以称之为,户县的“三个五年计划”。

第一个五年计划,或许宋县丞、陆主簿韩教习还没听说过,但卢县令是知道的。主要就是初步建成户县新城。

第二个五年计划,就是让户县从农桑为主体,发展成以工商业为主体。

第三个五年计划,就是将户县发展成大夏朝最大的县。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孤寡老人、幼童有着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为全县适龄孩童提供免费蒙学,在得到朝廷的准许下,取消向农户征收赋税。

对于三个五年计划纲要,不知道在座的是怎么样的看法?大家都来说说,讨论一下,需不需要修改?

郑如健一口气说出了这“三个五年计划”纲要,大家一时间还没回过神来,以致整间房里面,寂静到跌落根针,恐怕都能听到。

好一会,陆华明看了看卢县令只是喝了口茶水,并没打算开口的意思,于是开口说道:郑顾问的三个五年计划,我个人觉得,第一和第三都没没什么异议,但是第二个五年计划,让户县从农桑变成工商为主体,这会不会太冒险了些?

要知道,农桑是百姓生存之基,也是县衙的唯一收入来源。一旦都变成了工商业为主,那么到时农夫没地可耕?没粮食可吃,岂不是乱套了!

郑如健笑笑道:陆主簿,刚才我可能没有说得太明白。我说将农桑业转变成工商业为主体,但并没有要放弃农桑的意思。相反,工商业发展成为主体,对农桑业也会有显着的促进作用。

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农桑各种供给也会有着较大的增加,这对农户家明显是好事吧?

例如我家花生油作坊,榨出来的油越多,就意味着需求花生的量越大。

此前作坊从家户家买回来的花生是三文钱一斤,那么就意味着,种一亩地花生要比种一亩地小麦、粟谷多赚三四倍钱。你说这对农户来说是不是好事?

再如造纸作坊,需要的竹、木、藤这些,也是需要从农户家购买的。买得越多,也就收入越多。

可以说工商业和农桑业是相互相承的,工商业绝对会对农桑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我敢保证,到时户县农夫,会比其他地方的农夫,生活更要富足。

陆华明听郑如健说完后,对他拱了拱手:听完郑顾问一番话,令我茅塞顿开,受教了。

郑如健连忙回道:不敢,不敢。

韩文理这时有些不太相信的问:郑顾问,你刚才第三个五年计划所说的,为户县所有适龄孩童免费提供蒙学,真的能做到吗?你知不知道整个户县现在有多少这样适龄的孩童?到十年后又会有多少?我保守估计,十年后的户县绝对会超过万人之多。

就算以现在蒙学只需要交二十文钱的束修,那么到时以一万人来算,就需要县衙为此而支度二百贯。

再算上这么多人蒙学,为此而增加修建的蒙学堂、学馆这些,支度就更大了。恐怕没五百贯都不能成事。

郑如健对着韩文理点点头道:韩教谕说的有理。不过,我心目中那时的蒙学预算不只五百贯,而是一千贯!

郑如健的话才刚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