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七星墟市 (第1/2页)

好书推荐: 得道长生

李家零食坊开张后,七星市集其他家的作坊、商铺也陆续建好,开始营业了。

尤其是经过去年因疫情而有些低迷的商品交易展览会,今年迎来了一波飞跃的提升。这也使得刚建好不久的七星渡口,已经停泊了不少运输货船。

人来车往,七星市集开始变得热闹了起来。像张青的食品作坊,潘富新的面条作坊,也学着李家零食铺的运营方法,在京城、蓝田、咸阳都开有售卖店铺,以致他们各家作坊做出来的罐头鱼、腐乳、面条,很快就得到客人的认识和喜爱。

需求量大增,也使得他们作坊从七星渡口,每天发出的货物就有好几船。依靠他们两家作坊为生的脚夫,就有好几十人了。

再加上程伟忠家作坊的厕具,冯庆林家作坊的地砖,也大受京城人家的喜爱。每隔几天就要发一两船货到京城,也需要不少脚夫来搬运。

一下子,几家作坊的工匠,客栈、酒楼和这些脚夫,常驻在七星市集这个地方就已经超过了七百人,这已经比很多大的村落的人口还要多了。

在这个时候,由县衙主导在道路两旁自建的一批商铺也已经建好了,并正式对外出租。

由于这些商铺地方并不大,每一间长宽都只是两丈格。再加上为了吸引商家、人流,每一间商铺,户县工商局方面只是每月收取象征性的三十文钱租金而已。这也使得道路两旁一共五十间商铺,一天之内就全部租了出去。

有人用来卖山货、猎物,有人用来开一间衣裳铺,也有像张青、潘富新那样开来专门面对小商贾,批发出售的店铺。

这里的商铺各有特色外,最大的同一特点就是便宜,这也迅速吸引到附近村落的人到这里购买日常用品;也有小商贾到这里进货拿回去卖。

这时候的七星市集,已经算是真正成市集了。工商局随即将每个月的初一和十五两天,认定为七星墟日。并且让人开辟出了一块长宽几十丈,并铺上水泥的露天空地,供小商贾们使用。

一到这两个日子,各地的小商贾都会拿着自家特色的东西到这里售卖。而附近的老百姓也同样会选择在这两个日子,来到这里趁墟。

可以说,每逢墟日,这里就聚集了数千人之多。就连沣河对岸的长安县境内的一些村庄百姓,也会过来这里凑热闹和顺便购买一些必需品回去。

随着七星市集的形成,县衙这边自然也要做好各方面的公共配套服务。治安巡防、清道夫打扫街道。每逢两个墟日,他们都要从早上到天黑忙个不停。就连医馆,每到这两个节日,也会派出两名大夫到这边暂驻,救治一些突然发病的人。

虽然来这七星市集趁墟,购买日常必需品的老百姓占了大多数人。但是也有一部分人专门慕名而来,就是想见识或者试用一下全大夏朝的第一座自动冲水茅厕。

在七星市集北面,建了一座茅厕。单看茅厕表面,雪白的墙身就比大夏朝普通人的家还要好一些

整座茅厕一分为二,开了两扇门,男左女右分隔了开来。而在两扇门前面,专设了一张桌椅,供一名清道夫负责给每一位有需要的人免费派送厕纸。

之前厕纸这方面,郑如健是考虑过用自取的方法,但是总会有一些贪小便宜的人,才专门派人来负责派送。

这厕纸,其实是郑如健家的造纸坊最新造出来,专门用作方便的纸张。而之所以免费提供,也是郑如健想要让大夏老百姓知道厕纸的好处,让他们慢慢习惯使用,从而打开这方面纸张的市场需求。

进入到茅厕里面,地面和墙身更是铺上了一种有花纹,粗糙的地砖,让整个干净茅厕的格调变得高雅了起来。

茅厕左右两面墙脚下,分别挖了一条长坑,并且每隔半丈长就用烧砖砌起了半丈高的墙分隔开来,并装上简便木门。左右一共有二十间茅厕。

最为吸引大家目光的是,在入口处,长坑的上面装了一个巨大的木箱。从竹管流入到木箱里面的水,每到一定量的时候,就会自动倾泻而下,将长坑中的粪便冲洗干净……

这自动冲水茅厕方便是方便,但是受条件所限,却也未能推广开来。毕竟,没有多少地方有像七星市集那样,从后面山流出来的水,能够轻易冲到离地面一丈高。

除了茅厕外,和新城都同时建造了一座摆钟,也同样绰引来不少人观看。尤其是在这里干活的人,也终于可以参照着时间放工休息了。

这摆钟的发明人是罗镇滔,也就是罗江海乡绅的儿子。去年年会的时候,就告诉过郑如健,说他儿子发明了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