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页 (第1/1页)

他垂头丧气回了赵家,脑子里一会儿是朱允嚣张的模样,一会儿又是百姓们饿得脸色发白的模样。 赵家所有人都知道朱允邀请他赴宴谈买卖粮食之事,如今见他脸色难看,都不由心头一紧。 赵少伯将所有的管事都聚集到了议事厅,准备和他们商议应当如何做才能筹到足够的粮食。 “朱允的意思,是要我等花大价钱才能从他手中买到粮食,如今咱们粮仓里剩下的粮食不多了,哪怕能在外地找到便宜的粮,百姓们也撑不到运来的时候……你们怎么看?” 坐在下首的管事们面面相觑,最终还是胡管事站了出来:“老爷,咱们已经仁至义尽了,前几个月赔进去了近半身家,赵家已经大不如前,底下的铺子因为雪灾也挣不到几个钱,如今入不敷出,再这么往济善堂里送银子,赵家恐怕要撑不住了。” 他看着如流水一般花出去的银子只觉得心疼,赈灾就是一个无底洞,朝廷不派人前来,光靠他们,又怎么能保住柳县这么多人? 赵少伯如何不知道自家已经掏了不少银子,只是叫他眼睁睁看着那些人饿死,他狠不下心。 “索性已经撑了这么久,再撑一撑又有何妨?难道我能看着他们活活饿死,我坐在家中大鱼大肉吗?” 胡管事叹了口气,劝道:“老爷,你瞧瞧府中这些人,都仰仗着您吃饭,若是当真把赵家搭进去,我等又当如何?” 此言一出,赵少伯沉默下来。 其他人也凑上来七嘴八舌的劝说,赵少伯本就十分犹豫,他倒是愿意花钱赈灾,可是赵家不仅仅只有他一个人,若是一意孤行,底下的铺子没有资金周转,会造成许多帮工吃不起饭。 权衡一番利弊,他颓然地靠在了椅子上:“……不必说了,我会好好考虑的。” 见他想通了,胡管事等人也不再劝,只是满面忧愁地告辞了。 赵少伯一个人在议事厅呆了许久,直到天色渐晚,他才出了门。 脑袋里天人交战,一边是等着粮食救济的百姓,一边是赵家上下那么多口人,他也不知该如何是好了。 其他人说得不无道理,他已经尽自己最大的能力,若是百姓们饿死,他也无能为力,只是他心中还是有些不忍。 赵少伯像是一夕之间老了好几岁,浑浑噩噩出了门,不知不觉竟然走到了济善堂。 济善堂每天中午才会施粥,只能维持一天一顿,按理说领完了食物,就该冷清下来,可他这么晚了走到此处,却发现门口还坐着许多人。 有年事已高的妇人,也有抱着孩子的母亲,还有身体残疾之人,他们守在济善堂门口,期待济善堂会如之前一样一天三顿地施粥。 挨饿的滋味十分难受,一天一顿只能保证他们不被饿死,可每到深夜那种饥饿的感觉抓心挠肝,像是有一只手死死地拧住胃部,饿得人恨不得蜷缩起身子。 为了保存能量抵抗寒冷,许多人缩在屋子里,将一切能御寒的东西都裹在身上。 明明他们没有出门,可却比之前在寒风凛冽的天气出门劳作还要觉得冷。 风从门缝丝丝缕缕往房间里钻,几乎要钻进人的骨头缝里去,火炕没了足够的柴火,也烧不起来了。 面色惨白的一群圆蹲坐在济善堂门口,时不时带着期盼望向济善堂的大门,希望有人能打开门施舍给他们一碗粥。 可是济善堂实在没有多余的粮食了,维持每天一顿已经是勉强,赵少伯如果不答应朱允的要求,恐怕不出三天,粮食就会告罄。 柳县大部分都是普通人,上面一层做生意的倒是能勉强撑过去,可那些靠着帮工、种地生活的百姓,在这种环境之下只会死路一条。 不单单是柳县,其他县城一样被大雪覆盖没有粮食,柳县已经算是幸运的,有赵家愿意施粥,其他县城不知已经冻死、饿死了多少人。 见到赵少伯这些人眼里顿时迸发出希望的光芒,纷纷艰难从地上爬起来围了上去:“赵老爷,咱们是不是有粮食吃了?” “是啊,一天一顿实在顶不住,这么大的雪,连野草都冻死了,咱们实在是找不到吃的了。” “赵老爷,大家伙都知道您心善,能不能想想法子,帮帮我们?” 他们七嘴八舌地哀求着,赵少伯沉默的看着这一群人,眉眼间满是落寞。 见他不说话,这些人也知道恐怕是真的没粮食了。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绝望的气息,抱着孩子的妇人率先一屁股坐到地上,哭嚎起来:“这贼老天!我们做错了什么,要这么惩罚我们!这是要逼我们去死啊!” 其他人也纷纷流下泪来:“这世道,可怎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