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8章 探花郎陆勘 (第1/2页)

“你说的没错。”他没出酒楼发生的事,只道:“目前已有四位德高望重的人物答应写文章支持义务教育,约好十天之后,我上门去取。” “表哥出马,一个赛俩。” 唐一璇竖起大拇指,想了想说:“那我预留大燕月报下个月的两个位置,先预热一番,看看哪个州府的支持声音多些,有当地的人支持,义务教育会开展得比较顺利。” 崔玉书对此安排没有意见。 殿试在皇宫的清元殿中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 礼部尚书与五位内阁大臣也在大殿里,他们走在这些新科贡士当中,偶尔会停下来看他们答题,并不觉得有什么,他们也是这么经历过来的。 只是有的贡士走进大殿就开始紧张,还有贡士察觉到身边有人时,会大汗淋漓,呼吸不畅。 偏偏走动的人都是朝中重臣,不能叫他们走远点,被影响的贡士心里五味杂陈,不敢怪几位重臣,只能怪自己不争气。 如果唐一璇在,就知道他们这是‘詹森效应’,一到大考就紧张,发挥失常。 陶庆昭、杨妄明和孙洵分别站在陈可昌、陆勘和陆家宗的身后,看着他们答题,眼中流露出欣赏。 礼部尚书看了看他们,又打量那三位学子,知道他们在会试中的表现相当优异,他看三人模样周正,想到家中适龄的两个庶女,若是可以将其中二人拉到自己的阵营,他们在北地与唐一骏有师生关系,如此一来,也就拉近了他与唐一骏的关系。 以往科举的会试命题,皆由礼部而定,这次唐一骏抢了本该是礼部的功劳,不仅会试命题,就连殿试命题都抢了去,偏偏皇帝对唐一骏宠信得很,即便御史进言,皇帝也一概不理,该怎样还是怎样,五大内阁大臣都要礼让,他这个礼部尚书避一避锋芒,也没什么丢人的。 殿试结束后,所有贡士结伴离开皇宫。 五位内阁大臣和礼部尚书带着所有考卷随皇帝走进御书房。 此时的御书房里,唐一璇早已等候多时。 礼部尚书看见‘唐一骏’的那一刻,居然一点意外都没有,而且十分庆幸自己在清元殿的决定是多么正确。 唐一璇给皇上和诸位大臣一一行礼之后。 皇帝吩咐道:“行了,诸位爱卿还是先看考卷吧。” 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御书房里除了考卷拿起又放下的声音,听不到一点人声。 不过一个时辰后,考卷成绩出来,六位重臣吹胡子瞪眼,争吵的声音大得像是要掀了御书房的屋顶一般。 争执了一炷香的功夫,朱阁老大声放话:“这份考卷不仅言之有物,且言之有序,言之有理,他若不是状元,何人堪当状元啊!” 陶庆昭拿着考卷与之争锋:“可我手中这份考卷内容充实,不仅有风骨,有力量,还非常质朴,可以看出是个做实事的高尚之人,也具备状元之才。” 朱阁老轻哼一声:“呵,若是平时,一篇文章的确能看出一个人的品德好坏,但这是殿试,他们的文章定然是想取悦皇上,自然不会暴露本性,所以不能因此断定此人的品行。皇上,臣认为该选这份考卷的考生为状元。” 孙洵瞧了瞧面红耳赤的两人,与杨妄明对视一眼,分别拿了他们手中的考卷看起来,看完又交换看。 孙洵转向龙椅上的皇上,拱手一礼:“从内容看,文章不分伯仲,都有状元之姿,不论皇上如何定夺,都属实至名归。” 杨妄明在一旁附和:“请皇上定夺。” 唐一璇没说话,这两份考卷她看完了,朱阁老的话有些夸大,这篇【民为贵,君为轻】的文章虽说得好,但正如朱阁老说,会有考生故意取悦皇上,当今皇上废除人头税,施行摊丁入亩制,显然是以百姓为重,那将‘民’排在‘君’之前,就能对皇上的喜好,从而得到皇上的赏识与重用,相比之下,另有两篇文章要好上一两分。 不过做状元也可以,能够服众。 就看皇上如何选择,她知道眼前的皇上是假扮的,但荀老悄悄住在宫里,这阵子皇上做的决定,其实皆是荀老的决定。 突然,朱阁老跪下来道:“皇上,臣认为该选这份考卷的考生为状元。” 唐一璇扭头看他,这是要逼皇上现在就做决定么? 皇上:“……” 他下意识看向唐大人。 唐一璇微微摇头,皇上立刻移开视线,没引起其他人的注意。 这时,唐一璇不动声色的挪到陶庆昭身后,踢了两下他的脚后跟,陶庆昭皱眉回头看,见是‘唐一骏’在搞鬼,刚要开口时,就看他使了个眼色。 陶庆昭顺着他的视线看去,他看朱阁老做什么?莫非不同意朱阁老的话? 他不同意,陶庆昭抬头望着皇帝,恍然大悟,顿时他怀疑道:“朱大人这般推崇这份考卷,不会是认识该考生的字吧?” 朱阁老眼神微闪,随即脸色一沉:“陶大人,说话要负责任,岂可满口诬赖?” 陶庆昭与他共事多年,对他多有了解:“朱大人当真不认识那人?若是结果公布出来,你与该考生相识又如何?” 还能如何?结果都公布了,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