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大人玲珑心 (第1/2页)

府衙的议事厅里。 唐一璇坐在下首的椅子上,端着一杯茶细细的品着,半点也不着急。 黄知府看了他三回,依旧没等到他开口,茶一杯还没喝完,无奈之下,他只能问道:“唐大人,不说说你县里的情况吗?” 唐一璇无辜状:“现在就开始述职吗?下官以为黄大人想先买水泥,一直在等您先说呢。” 黄知府:“……” 这话让他怎么接? 他不得不搬出朝廷:“水泥乃利国利民之重器,理应上奏朝廷。” 唐一璇哪能被官架子吓到啊,一副晓之以情、动之以情的口吻道:“正因为水泥十分罕见,影响深远,下官才以五万两黄金此等低价出售给黄大人啊,不然换了谁,都得五十万两起步,毕竟是我唐家的传家之宝,下官相信,朝廷亦不会寒了臣子的心对吗?” 黄知府:“!!!” 忽然,他惊诧的问道:“当初不是说五万两白银吗?怎么变成黄金了?” 唐一璇神色茫然:“是白银吗?” “是白银啊!”黄知府眼皮狠狠跳了跳,连忙喊道:“黄明,当时唐大人说的是白银对吧?” 黄明垂首恭敬的回道:“老爷,千真万确,就是白银五万两。” 黄知府立刻看向唐一骏说:“唐大人,你都听见了。” 唐一璇垂眸,轻轻嘀咕:“居然说的是白银么,这可如何是好啊,回头怎么跟娘交代呢。” 黄知府听到他的话,心中咯噔一下,唐县令的娘是清河崔氏之女,莫非清河崔氏也插了一脚? 不行! 以免夜长梦多,他得尽快把水泥方子买下来。 黄知府朗声开口:“黄明,你去找夫人拿五万两银票,本官需早些把水泥方子上交朝廷,也好快些修建那些旧城墙,抵挡匪寇来犯。” “是,老爷。” 黄明躬身退出议事厅。 唐一璇漫不经心的端起茶杯,却没有喝,只是以茶水润了润唇。 黄知府看着他,明知故问:“唐大人,听闻你打算建立医学院?” “其实不止医学院,还有武学院,这都是清川县今年的项目。”唐一璇正色道:“为国家培养人才,是下官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国家,下官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黄知府噎住。 他堂堂知府没有办学院,难道就不是好官了吗? “唐大人一心为国,实在令人钦佩。” 顿时,唐一璇起身拱手道:“黄大人谬赞,下官愧不敢当。” 黄知府眯起眼,试探道:“不过这两个学院,你打算如何收费?” 唐一璇左手背在身后,右手放置身前,眉眼间一片赤诚,轻描淡写的说:“只要符合入学要求,不收束修。” “什么?” 黄知府难掩震惊,但话一出口,他就知道失态了,稳了稳心神,又问道:“不收束修,唐大人哪来的银子办学院啊,这可不是一笔小开支。” 唐一璇淡然自若的开口:“卖水泥方子的五万两啊。” 这一刻,黄知府深感震撼。 唐县令竟然自己掏钱办学院? 唐县令这么年轻,却有这么高尚的品德,实乃当官典范啊,他自愧不如! 一时间,黄知府不由得替朝廷惋惜。 如此人才,当初若是将其留在京城,必能进六部,入内阁,为朝廷办实事,为百姓谋福祉。 唐一璇瞧见黄知府神色恍惚,显然是走神了,她轻声请求道:“黄大人,其实下官此番来述职,还有一个不情之请,还望大人成全。” 说罢,她弯腰行一大礼。 黄知府回过神来,因替他感到可惜,同情心泛滥:“你说,只要本官帮得上忙,定然帮你。” 此话一出,站在门外的唐行脑子里蹦出一句话:主子钓鱼,愿者上钩。 唐一璇认真道:“黄大人,俗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路是我们府城的门面。只要交通便利了,各地资源就会相互流通,能进一步让经济发展起来,促进人口增长。 咱们银子有限,可以先不修其他小路,但这通往各个县的官道,每个县是不是都得出银子修一修啊?下官相信,以后兴原城会成为北地的第二个门户。” 黄知府点了点头:“你说得对,那几条路是要好好修一修了。” 唐一璇大方的承诺道:“那黄大人和其他县令来我清川县买水泥,下官一律八折优惠,所赚银子,皆用于培养人才,将来也好为皇上分忧,为黄大人分忧。” 黄知府十分欣慰:“唐大人有心了。” “唉。”唐一璇叹了口气,语气透着几分失落:“可惜下官与其他县令未曾见过面,也不知道他们肯不肯相信下官的话。” “这你就不必担心了,本官自会与他们说。”黄知府大手一挥,主动把事揽到了自己身上。 进展过于顺利,唐一璇惊讶不已,随即她双手作揖,又行一礼:“多谢黄大人体恤,下官一定不负大人厚望。” 黄知府嗯了一声。 恰在这时,黄明带了五万两银票回到议事厅。 “唐大人,这是五万两银票,你数数吧。”黄知府示意黄明把银票交给唐县令。 “请唐县令过目。”黄明双手奉上银票。 “唐行,你来收银票。” 唐一璇朝门口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