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都不会去的 (第1/2页)

唐一璇挑眉,瘟疫有很多种,但总归是有经验,不过上门显得更有诚意。 她说:“不用去请,稍后本官再去崔家拜访。” 两位监院一听,唐大人亲自去,确实比他们把人请过来要好些,便没有瞎提意见。 夫子们还未下课,唐一璇也没干坐着等,而是麻烦监院准备一间议事厅,再拿些宣纸和炭笔给她,她先将待会儿要说的事简略的记下来,以免会议上有所遗漏。 崔玉书就坐在她旁边看着,偶尔补充一两点内容。 他们说话并未避开旁人,舒彦卿听在耳中,看在眼里,却融不进去。 他知道,这是共事久了形成的一种默契。 舒彦卿没有试图强行融入,他会知道澜州的情况,主要是帮太子盯着三皇子那边,两位皇子同时出京办差,是兄弟也是竞争对手,自然想知道对方的进展程度。 太子那边肯定也有三皇子派系的人,这是无可避免的。 但璇姐儿关心的是澜州百姓,而他知道的是与三皇子有关的事,可能这些消息对她的用处不大。 所以他只能等着璇姐儿主动询问,才好开口。 唐一璇写得差不多时,铛铛铛的下课铃声敲响了。 她从头再看一遍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了,就递给崔玉书,然后拿出一张新宣纸,扭头看向舒彦卿。 “舒大人,可否将您知道的情况告知下官?” “可以。” 舒彦卿桃花眼幽幽的回望她:“三皇子已进入澜州的寿阳城,且住在了胡将军府上。若不出意外,胡将军的兵权应当会到他手里,因为三皇子不再屠杀百姓了。” 顿了下,他补充一句:“胡将军,可能命不久矣。” 唐一璇心中一紧,还未开口,两位监院就倒吸了口气,一脸懵状。 这是他们能听到的秘辛吗? 他们会不会被灭口啊? 唐一璇看了一眼,不担心他们往外说,说了也是舒彦卿先说出来的。 但胡将军是她便宜徒弟的爹,她得想办法救人,毕竟她徒弟就只剩他爹一个家人了。 她看着舒彦卿:“你既然知道,应当不会坐视不管吧?” 舒彦卿没想到她这么敏锐,只是涉及党争,不承认也不否认:“这件事不是你能插手的,如果你不想回京就被针对的话。” 回京被针对? 所以他带来的圣旨是调她回京? 唐一璇敛眉,她现在已经不会天真的以为是皇上看到了她的能力,才调她回京。多半是姜先槐做的,邵天纵这么久都没能搞垮他,这让背后的人坐不住了。 但这次,唐一璇猜错了。 调唐一璇回京,是舒彦卿向皇上求的恩典,另有势力推波助澜,才能越过姜先槐,得了这道圣旨。 没过多久,夫子们陆续回到办公房。 他们进门看见唐大人坐在里面,都惊诧不已,还有人以为自己眼花了,退出去,看一眼门上挂着的木牌,确定是自己的办公房,才又走进去。 明明办公房里有很多人,但这些夫子最先看到的人,无一例外,都是唐大人。 每个人进来都激动的向唐大人行礼,他们是夫子也是大夫,老百姓对他们的感谢,他们比两位监院的感受更加深刻,更明白教书育人,医学传承的重要性,同时对医学院的感情也越来越深。 如果有人现在请他们去开医馆,他们都不会去的。 再没有医学院更适合他们的地方。 救一人,不如教十人,百人,甚至是千人,将来学成毕业了,能救治的人便是千千万,将来还有机会流芳百世。 医学院所有夫子都觉得当初做的决定真是太对了! 唐一璇共说了七声免礼。 她刚说明来意,监院就准备好议事厅的事宜,请她过去。 唐一璇请所有夫子一同前往议事厅。 待大家落座后,唐一璇才开口:“其实澜州瘟疫的具体情况,本官并不知晓,只知现在是澜州老百姓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缺好大夫,还缺药材,就想着同为大燕人,又身为朝廷命官,理应施以援手,只是本官不通医理,只能恳请诸位夫子出手了。” 不等他们说话,她又坦然道:“此次救援澜州,恐有性命之忧,所以采取自愿原则,不愿去的,本官不问缘由,不会强求。愿意去的,本官会派高手保护你们的人身安全,所有花销也皆由本官支付。 只是时间不等人,可能没办法让大家回家与家人们商量,需要马上做决定,还请诸位夫子三思而后行。” 她略微忐忑的等着大家做决定。 齐神医还不知何时回来,这些大夫做了决定,她就要马上派人送往澜州。 但神医不在,总有些底气不足。 崔大夫在办公房听到澜州有瘟疫时,就有想法了,终于等到唐大人说完后,他立马表态:“唐大人,草民愿意前往澜州。” 崔大夫是崔老爷子的长子,针对瘟疫,议事厅的人,没有比他更有经验的。 其他人也猜到他会去,周大夫和杨大夫对视一眼,同时表示愿意前去。 瘟疫是可怕的,但他们作为大夫,如果连他们都怕了,那些普通老百姓岂不没活路了? 所以,没有他们是不行的。 不得不说,环境真的能改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