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院长是神医 (第1/2页)

“老夫书读得少,你可不要骗我。”齐盛元坐在她对面,给自己倒了一碗酒:“真香啊!” 凌千语撇嘴:“骗您有何好处?” 齐盛元挑眉道:“老夫这不就给你跑腿去了?” 凌千语被他噎了一下,很快就说:“那您难道不想一身医术永远的传承下去吗?我是看您想去,给您递个梯子,您现在去了回来了,就把梯子给踹开了,合适吗?” “老夫想要徒弟,那还不是招招手的事?” 齐盛元喝完一碗酒,痛快地眯了眯眼,意味深长的说:“不过这唐县令啊,做知己可以,可不是你们的良配啊!” 说罢,他朝屋里的徒弟看了一眼。 凌千语也干了一碗酒,爽快直言:“我可没有看上他,我喜欢的人必须要打赢我,他一看就是打不过我的弱书生,不好。” 屋里的凌千诗神色淡淡,压根没把他们的对话放在心上。 大仇未报,何以成家? 凌千诗提醒他:“您有空想这些东西,不妨将您这些年医治过的病例写下来,回头拿去授课。” 齐盛元端着酒碗摇摇头:“医学院的院长,就和国子监的祭酒一样,无需天天授课,只要有坐镇的本事即可。” 他心中有数,凌千诗也不再多说。 当晚,周大夫回到家中,在书房里坐了一个时辰。 把周家人担心坏了。 周夫人忧心忡忡的对长子周淼说:“难道是县令大人提了什么过分的要求,你爹不答应?” 周大夫的次子周小鱼立马反驳:“县令大人才不会提过分的要求呢!” 周夫人扭头看他:“你在新学院读书不到半年,就这么向着县令大人啊?” “本来就是!唐大人来清川县做了多少好事,你们知道吗?他肯叫爹做事,那是看得起咱爹,我要是有爹的本事,早就对唐大人自荐枕席了!”周小鱼哼唧道。 啪的一声! 周淼抬手一巴掌轻轻拍在他脑袋上。 “唐大人如果知道你连自荐枕席和毛遂自荐都分不清,肯定不会承认有你这么个学生。” “……” 周小鱼摸了摸脑袋,他说错了吗? 周淼建议道:“娘,我们进去直接问爹吧,真有什么事,我们一家人有商有量,一起拿主意便是。” 周夫人想了想:“也好。” 于是一家人走进书房里。 周大夫回过神来,诧异的望着家人。 周淼率先开口:“爹,是什么事让您困扰这么久啊?” 周大夫微愣过后,叹了口气。 他看着长子道:“如果我将教给你的医术,教给一些与你不相干的外人,你同意吗?” 这下子轮到周淼愣住了。 相似的对话,还发生在许家与杨家。 只不过许大夫和杨大夫才说完县令大人的打算,就遭到家里老爷子的强烈反对。 这件事也就到此为止。 至于另外六个大夫,是从三大镇赶来的,因天色晚了,还没出城。 每个镇上两名大夫,有的关系并不好。 有的大夫是自己家里开医馆。 也有人是医馆请来坐诊的大夫,比如福来镇的两个大夫。 他们住在同一家客栈,相邻的房间里。 今晚因唐县令的一番话,而无法安睡,他们索性坐在一起互相探讨。 其实他们清楚自己的医术水平,若真有大本事,又有鸿鹄之志,早就去京城了,哪里还会窝在清川县这个穷地方啊。 尤其是福来镇,往年受灾情况最重的一个镇。 他们不是故土难离,而是去了别处,拖家带口的难以生存。 “其实我赞同唐县令的话,我们应当多交流经验,才能有所长进,而且大夫多了,病人痊愈的也就多了。只是我担心唐县令三年任期一到,他走了,来的新县令,还会留着医学院吗?” 医学院跟新学院一样,是不赚银子的,甚至还要往里面倒贴银子。 “是啊,我听说新学院的夫子待遇很好,一月比我们在医馆赚得还多呢。” “况且其他大夫都不去,我们冒这个头,恐怕会得罪人啊。” “唉。” 两人对视一眼,皆无奈的叹了口气。 翌日早晨,县衙外面的告示栏上贴了一则新的公告。 有识字的老百姓瞧见了,不到半个时辰,明年开办医学院,院长是大燕朝唯一的神医一事,就在城中传得沸沸扬扬。 “咱们清川县何时来了个神医啊?” “如果我去医学院学医,那我岂不是成了神医的弟子!!!” “公告上说了,医学院招收五岁至十岁的孩童,瞧瞧你五大三粗的样子,你还是孩童吗?” “……” 很快地,周家、许家和杨家都收到了消息。 但周大夫早早地就出门去县衙了。 周夫人皱着的眉毛舒展开来,原本还担心老爷改了主意,会被其他两家针对,如今只怕那两家也会急匆匆的赶去县衙。 周夫人所料不错,许家和杨家的老爷子听到神医是医学院的院长,恨不得立马去县衙跪求唐县令,代替自己的儿子进医学院当夫子。 他们虽然老了,但医术没丢啊! 两家老夫人气势汹汹:“有你这么跟儿子抢差事的吗?不准去坏儿子的好事!” “那可是天下闻名的神医啊,就你儿子那点医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