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0章 改税收制度 (第1/2页)

五位阁老做了这么久的官,能做到阁老,一个个都是老奸巨猾的狐狸,顿时御书房里只听到他们议事的声音。 燕云镜听着,这个氛围,有她开会的味道了。 粮食是重中之重,百姓吃不饱,压根不会去想读书的事。 有人说粮种,也有人说开荒,生产农具等。 孙洵忽然上前一步,郑重开口:“皇上,开荒的新土地要养个两三年才能有好收成,如今大燕的大部分田地都掌握在贵族与世家和乡绅的手里,这些人从未交过田赋,而压在百姓身上的田赋却是一年比一年重,再这样下去,恐将引发国家动乱。” 陶庆昭难以置信的望着孙洵,他疯了吗,竟然让皇上公然与世家贵族作对? 皇上登基不到半年,如何与上百年的世家对抗?万一世家贵族联手,这不是又让老百姓陷于水火之中吗? 他居心何在啊? 其他阁老同样震惊,脑子里疯狂打转,哪怕是与孙洵走得近的杨阁老亦是不解与担忧。 可孙洵能有什么居心,他不过是和唐大人一样,想让老百姓过好日子罢了。 孙洵想到三日前‘唐一骏’上门拜访他,只听他说第一句话,他就知此人身上有一股浩然正气,绝对是良才美玉。 就连他夫人也说唐大人虽长得俊秀了些,却是个顶天立地的好男儿,还起了把颖姐儿嫁给他的心思。 后来‘唐一骏’的话也证实这一点,他没看错人。 他说,只有改变税收制度,摊丁入亩,多地的多交,少地的少交,没地的不用交,不仅能减轻没有地或少地的庄户们的经济负担,还能促进人口增长,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况且大部分的田地都掌握在权贵与世家手中,且没几个主动交田赋,如果这部分的田赋收上来,国库至少能多一二百万两白银。 一年就是一二百万两啊! 这么多年过去,朝廷少了多少银子,而在这些年里,各地发生的天灾,如果当时国库充盈,是不是就不会死那么多百姓了? 这是肯定的,唐大人做了一份详细的数据。 但又有谁会嫌银子多硌手呢。 孙洵认为这是在抢世家贵族嘴里的肉,那些世家贵族哪里肯松口啊! ‘唐一骏’说,即便困难重重,我们也要迎难直上,无惧任何风险,因为百姓在等着我等官员为他们撑腰。 当官不为民做主,也配叫父母官吗? 面对这句话,孙洵想起被先帝和姜先槐支配的那些年,莫名有种膝盖中箭的感觉,真是无地自容啊。 孙洵的话犹如一颗石头砸入平静的湖面,快把其他阁老逼疯了。 这若是被世家贵族知道,一旦报复起来,他们这些老家伙还能善终吗? 偏偏皇上在上头看着,他们是一个字都劝不了,只期望皇上暂时不要拿世家贵族开刀,以免引起内乱。 燕云镜却是赞许的看着孙洵:“孙大人高瞻远瞩,依孙大人之见,该如何解决呢?” 孙洵惭愧,这都是唐大人的功劳。 他深知‘唐一骏’在找自己之前,肯定与皇上早已商议好了,不过是借他之口说出来。 所以孙洵大胆开口:“禀皇上,大燕的税收以田赋为主,可世家贵族掌握了大部分田地,且少交税或是从来不交,反而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许多百姓交不起人头税,生了女胎就将其溺死,久而久之,人口增长缓慢,各行各业萧条,不利国家发展。 故而,老臣认为应废除人头税,改成摊丁入亩,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也就是将人头税平摊到田地中,只看田地的多寡交税,可让文武百官做好表率,世家贵族若有反对者,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若有顽固抵抗者,则用重典治之。 如此一来,不仅能提高税收稳定性,还能促进人口增长,有利于生产发展。” 孙洵说完后,御书房里久久没有一丝声音。 燕云镜早在听唐一璇说时,就已经震撼过了,此刻他更多的是观察其他人的神色。 其他阁老:“!!!” 他们已经麻了。 这税收制度是随便改的吗? 往上数三朝,在征税上做的种种举措,皆以失败告终,甚至前朝皇帝还被世家逼得下了罪己诏才平息下来,现在皇上是嫌屁股下的龙椅太稳了吗? 陶庆昭率先想明白,皇上与孙阁老早就串通好了,甚至还是皇上授意。 王阁老出自世家,深知一些世家对皇权少了些敬畏心,一旦动刀,只怕世家会联手针对皇上,于是劝道:“皇上,这废除人头税,是否要徐徐图之啊?” 对此,燕云镜只问了一句:“众卿家,这天下是穷苦百姓多,还是世家多?” “自然是穷苦百姓多。”孙洵明白皇上废旧制的决心,一改从前慢吞吞的性子,主动请旨:“还请皇上将这件差事交给老臣,老臣定当竭尽所能,不辱使命。” 陶庆昭心道孙洵这只老狐狸,被他抢了先,只得上前一步:“皇上,臣愿协助孙大人。” 杨阁老也跟着表态:“皇上,老臣亦愿协助孙大人。” 王阁老和朱阁老见状,不得不附和。 最后,燕云镜命令孙洵全权负责废旧制、立新制的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