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0章 会试开始啦 (第1/2页)

这么多黄金运到京城,绝对不能走漏消息,不然绝对会引来大批盗匪或江湖人士的抢夺,还需想一个万全之策才行。 舒彦卿和金校尉商议后,决定将黄金暂时放在密室中,派重兵保护温府。 随着越来越多的百姓进城,一些富人搭建粥棚,一日布施两顿浓粥。就这样,对很多百姓来说已经很好了。 不管是积德也好,还是故意做给舒彦卿看的也罢,受益的是老百姓,舒彦卿就没管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看着那些穷苦百姓,舒彦卿想着璇姐儿会怎么做。 分田地只能改善他们以后的生活情况,对当下的帮助不大,俗话说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他知道,最好是给百姓分粮食,但他担心跟北狄的这场仗会打很久,所以粮食要送到梅城,保证将士们能吃饱。 舒彦卿没想多久,派人将全城的布匹买下来,又去其他城镇买布匹,然后在分田地的时候,再每人三尺布。 “居然真的给我们分田地啊!” “还给了新布呢,我家两年都没买过布做衣服,要不是衣服不够穿,我弟和两个孩子也能来城里分田地和新布的,不过官爷说了,只要证明我弟和孩子的凭证是真的,以后都可以补上。” 有人跪在地上举着契纸,仰头喊道:“爹——你看到了吗,咱们家终于有自己的田地了呜呜呜……”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有同村的人跟周围人解释,这人的爹前年为了孙子多吃两口,自己就少吃一点,结果饿死了。 唉。一片唏嘘的声音。 这些年生活在底层的百姓都各有各的悲苦。 “不过现在我们有田地了,以后会好起来的!” “是啊,以后会越来越好的!” 分到田地以及布匹的老百姓脸上洋溢着充满希望的笑容,都欢欢喜喜的把家还。 温家的灭族,给其他世家敲响了警钟。 朝廷废除人头税的决心之坚定, 他们除非有与朝廷为敌的实力,否则就是下一个范阳温氏。 渐渐地,那些反对的世家开始接受摊丁入亩制度,就当破财消灾了。 各世家的反应以最快的速度传回京城。 不止唐一璇松口气,就连孙洵和陶庆昭等阁老都松了口气。 科举会试前夕,唐一璇见到了楚岳。 范阳温氏竟派人截杀舒彦卿? 也就是说,温氏不止欺压百姓这一点,肯定还犯了触犯国法的大罪,比如谋反、通敌、私开铁矿盐矿等大罪。 不过舒彦卿信中说了,有邢阳的金校尉带兵,应当不会出现什么意外。 但舒彦卿的信没法交给燕云镜了,早在半个月前,燕云镜就秘密出京,如今在京城的皇上是假的,知情人只有唐一璇、墨玑和高公公。 唐一璇对楚岳道:“这封信我会交给皇上,你快回去帮你家公子吧,麻烦转告他,做任何事之前,首先确保自己的安危。” 这不是怕死吗?楚岳还是头一次听人说这种话,迟疑了下才抱拳:“小的一定转告公子。唐大人,如果没其他事,小的告辞了。” 唐一璇嗯了一声。 他离开后,唐一璇又把信看了一遍。 信中提到范阳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而这,舒彦卿在出京不久后,每回写来的信中都会提到的,换言之,整个大燕的底层百姓生活一样贫苦。 其实这点,唐一璇早就明白。 所以她一直在努力改变这种现状,可惜她能力有限,做的也有限。 不过她还年轻,身边又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只要不放弃,坚持不懈,她所希望的盛世就一定能够看到。 会试当天,唐一璇清早就赶到了考场贡院。 在考生进场之前,她带着监考官员将每个号舍做最后一遍检查。 号舍小且简陋,只有一高一低两块木板,高的用来考试,低的用来睡觉。 这就是号舍,没有好身体真扛不住。 唐一璇在曾经的案卷中看到有毒蛇溜进来,虽没有考生被咬,但也影响了很多考生发挥。 还有考生家中养了穿山甲或鸽子的,提前将它们送到贡院里,然后找到考生,考生就将考题交给它们带出去。刚看到的时候,唐一璇真是长见识了,原来古人连作弊都这么牛。 这是她第一次当主考官,对她羡慕嫉妒恨的人很多,所以她决不能出任何差错。 会试是每三年一次,在春天,因此叫春闱。今年科举是皇上特开,故而设在六月,给考生充分的时间准备。 会试共有三场,每场三天,共计九天。 会试与乡试一样,三场分别是四书五经、策问、诗赋。而殿试只考一题,就是对策,仅一天。 不过今年的会试由唐一璇出题,很不一样。 所有拿到考卷的考生审完卷子都惊呆了! 考卷由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填空题的题目皆与四书五经有关,但后面的选择题与解答题有点像第二场的策问,主观问题非常多,一旦不符合主考官的观点,就很容易被刷下来。 今年参加会试的人很多,本想着新帝登基,一定会培养一帮自己的班底,因此很多人没把握,也存着侥幸的心思来赶考了。 如果早知道今年的考题这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