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还不想进京 (第1/2页)

胡师爷看见唐一璇后,双眼瞪大如铜铃般,充满震惊与愤怒。 他下了马车,疾走至唐一璇的马车前,质问道:“大人此举,不觉有失身份吗?” 是啊,她就不该掀开帷幔看府城的城墙。唐一璇心想。 不过遇到了,就看看他背后的王通判有什么目的吧。 “胡师爷此话怎讲?”唐一璇故作茫然。 “胡某奉知府大人之命前去清川县请唐大人到府衙述职,不曾想唐大人下乡体察民情,胡某就在县城等了数日,那崔师爷先是百般搪塞,最后才妥协派了衙差去找唐大人。” 胡师爷忍着怒火说完,就阴阳怪气的问:“怎的唐大人是没瞧见那衙差吗?” 唐一璇颇为惊讶:“有衙差去找本官了吗?本官毫不知情啊。” “大人既不知情,为何会来府城?”胡师爷根本不相信他的鬼话。 唐一璇无奈道:“本官从开春以来就在忙,不得不请人代为述职,但实属愧对知府大人,因此有了空闲,就来向知府大人赔罪了。” 胡师爷继续提出质疑:“大人既然有了空闲,为何又如此着急出城?” “知府大人不但不怪罪本官,还派给本官一个任务,做好了便能入京,本官自然急着回县城啊。”唐一璇的语气充满感激。 入京? 黄知府竟有如此大的能耐让一个县令去京城做官? 胡师爷眼神一凝,追问道:“不知是什么任务,大人可需要人帮忙?” 他以为唐县令会如刚才那般知无不言。 但有些话说一半留一半,让对方自己去找答案,才能让对方深信不疑,这就是正确答案。 唐一璇突然厉声道:“胡师爷,你这般打探是想做什么?” 胡师爷看唐县令动怒,大惊失色,连忙拱手解释:“唐大人误会了……” “哼!” 唐一璇冷哼一声打断他:“通判大人在找你,本官看你还是早些回去复命吧!” 说罢,她放下帷幔:“影六,出发!” 影六甩了下马鞭,顿时马车在胡师爷面前扬长而去。 崔肆等护卫骑马跟上。 胡师爷吃了一嘴的灰,他朝着地上吐了两口,匆匆上了马车,入城赶回通判府。 在书房见着王达庸后,胡师爷将在城门口与唐县令的对话一一告知。 说完后,书房陷入一阵沉默。 胡师爷等了半晌,忍不住问道:“老爷,您怎么看?” 王达庸呵呵笑了两声:“此子倒是有两副面孔。” 胡师爷愣住:“老爷是说他对学生说谎了?” 王达庸手里盘着两颗核桃,若有所思一会,才道:“知府单独留他谈话,应是说了什么,但京官一个萝卜一个坑,他想入京做官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你先派人盯着清川县的动静吧。” 若是知府真有那等能耐,由他入京,总比给一个毛头小子要强。 ??? 离开府城不远的官道上,影六一边驾车,一边问道:“大人,为什么您把事都告诉那胡师爷啊?他分明不安好心。” 闻言,唐一璇掀开半边帘子看他:“你想知道啊?” “请大人告知。”影六想了,但没想明白。 “不错啊,越来越上进了!” 唐一璇夸了一句,随即幽幽的说:“因为我还不想进京。” 她现在连人都没几个是自己人,要啥没啥,真拿鸡蛋去碰侯府那茅坑里的臭石头,没得把自己熏死了。 “大人是担心侯府要杀您?”影六问道。 “不然呢?”唐一璇自知本事还没大到能让皇帝力保她的地步,因此现在回京不是明智的选择。 但水车有多好,用过的人都知道。 有了水车灌溉农田,节省的人力就能多开荒种粮食,而粮食产量大增,也能带动经济发展。 只要工部尚书看到图纸,八成会觉得她很适合工部,若加上有人举荐,她进京的可能性将大大提升。 “自古没有官员不想做京官,我抛出这个诱饵,即便王通判觉得有诈,他也会上钩。” 唐一璇详细的与他分析:“你想想,他进知府的会客室就跟进自己家一样随意,能不去知府耳边念叨几句吗? 一旦知府知道我这进京还没影的事,就拿出来吹嘘了,肯定觉得我不堪重用,即使曾有举荐之心,也被一桶凉水给浇灭了。” 再加上她还被北苍王连累,黄知府怕是也不敢将她举荐进工部。 万一帮着北苍王在朝廷安了一个探子怎么办?黄知府一条命可不够填的,很有可能株连九族。 虽然她不是北苍王的人。 但她剿匪得来的二十万两官银确实进了北苍王的口袋啊! 刚才应该主动跟黄知府说她也不想给,她是被胁迫的,失策了! 唐一璇放下帘子往后一倒,躺在软软的被子上。 她错过了一个摆脱七曜楼和北苍王的机会。 只是如果回京,她和崔氏都活不到唐一骏回来。 真是前有狼后有虎,进不得,退不得。 所以如今之计,她只有在清川县好好发育,尽快强大起来,才能保住自己和身边人。 唐一璇看过渠道的进度,最多再过半月就能全部完工,到时候便可修水泥路! 等水泥路修成,新学堂开学,百货大楼应该也快开业了。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