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有人送枕头 (第1/2页)

选址时,唐一璇考虑了景点的总体规划,希望下半年便能创造出经济价值。 与上回接待流民一样,县城外的城墙脚下又搭建了更多更大的草棚,这次特意划分了男人、女人与老人小孩的区域。 还有一个草棚是给大夫的,总共请来二十位大夫,十二个时辰轮流给老百姓检查身体。 这些都由崔玉书负责。 有关房屋建设,唐一璇特意找林宽谈了话。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必须建八个和新村一样的村落,每个村落至少容纳两千人,然后再建两个大镇。 而有关新村镇的区域,唐一璇开会时,与众人商议妥了。 但凭林宽与林家村的人砌房子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林宽教其他人砌房子,所谓教会徒弟饿死师父,何况还不止教三五个人,唐一璇都准备给林宽做思想工作了,谁知林宽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唐一璇对林宽说:“多谢你的谅解,县衙会还你这份人情的。” 林宽摇头,反过来感激唐县令:“草民愧不敢当,多亏了唐大人当初教草民砌土炕,让草民认识到了更广阔的天地,也改善了草民家里,乃至全村的生活,这一切都是大人带来的,草民心中感激不尽,承蒙大人不弃,草民愿为大人效力。” 唐一璇再次感慨自己当初没有看错人。 从长跑比赛结束的第二天起,县衙的招工就从未停止,只是老百姓忙着播种,来做工的人不多,三五天后,做工的人才慢慢多起来。 这意味着给县衙的时间又少了五天。 随着做工的老百姓越来越多,县衙每天花银子如流水,虽然不是日结工钱,但到了完工那日,如果拿不出银子,老百姓对县衙,对县令的信任都会大打折扣。 即使唐一璇将私库填进去,也是杯水车薪。 十个地方同时动工,每个地方有四五百人干活,光是工钱就将近四千两。 另外还有材料费,木材与砖块等,光是清川县内部没法满足所需,还要去外地采购,至少要花十万两。 唐一璇正为银子发愁时,临县首富马爷的拜帖就送到了她的办公房里。 这可真是瞌睡来了就有人送枕头啊! 唐一璇收了拜帖,下午未正时分就在勤勉堂里见了马爷。 马爷拱手一礼:“见过唐大人。” “马老爷不必多礼。”唐一璇抬手道。 马爷直起身环顾一圈,对风扇和长桌都比较感兴趣。 但他今日是来谈买卖的。 “唐大人。”马爷斟酌一番后,选择开门见山:“听说您最近很忙,马某便不耽误大人的时间,直接说明来意啊。 是这样的,马某去新村找罗波,发现新村的房屋如出一辙,打听之下,房屋皆由大人设计,马某想买下图纸,不知大人可否行个方便?” 唐一璇微微挑眉,送银子来了! 须臾,她不动声色的开口:“马老爷是想建一栋房子,还是想建一个度假村呢?” 马爷好奇的问道:“何为度假村?” 唐一璇说:“一个用作休闲娱乐的建筑群,集食肆、住宿、娱乐活动等为一体,让人亲近大自然,彻底放松身心的地方。” 纵然有心理准备,马爷还是惊到了:“唐大人想在清川县打造一个千金阁?” “什么千金阁?”唐一璇好像在哪里听过。 马爷微怔。 唐县令不是京城人士吗,居然不知道千金阁? 马爷介绍道:“千金阁是京城名声最大的销金窟,天下闻名的歌姬柳兰兰就在千金阁里,真真是千金难求一见。” 青楼吗? 唐一璇忽然想起来了! 齐神医在京城就住千金阁!好一个风流神医啊! 她嘴角微抽,随即解释道:“我所说的度假村,与千金阁可不一样。度假村远离闹市,依山傍水,是男子、女子、孩子与老人都能够放松的地方,若是财力足够,可以打造新村那么大的度假村。” 马爷听着感觉很不一般,直到听完,他突然就懂了。 唐县令缺银子啊! 他虽是临县的首富,但在京城连个屁都不是,这天底下有很多事,是有银子也办不成的,临县的朱县令是个草包,不过唐县令这人不错,若是与他打好关系…… 马爷直接了当的问道:“唐大人想建度假村?” 唐一璇也直接回答:“本官想将清川县打造成旅游居住养老胜地,但这个项目非一日之功,得慢慢来。眼下即将有三万多人来清川县,本官要新建十个村落安顿他们,不仅仅只是安顿他们,也想趁此机会打造几个景点,吸引文人雅客过来……观赏。” 她差点脱口说打卡了。 马爷难以置信的看着唐县令:“三万多人?都哪里来的啊?” 唐一璇叹了口气。 “去年葫州干旱,老百姓活不下去了,皇上派永宁侯来清川县宣旨,永宁侯便打算将新粮种土豆运到葫州解救老百姓,可北地距离京城太遥远,本官收到消息时,土豆已经种到地里了,本官只好派人沿途买粮食送去葫州。” 唐一璇的话真假参半,说得无奈又心酸。 之所以这么说,是为以后与永宁侯撕破脸做准备。 她在世人眼中是永宁侯的嫡长孙,这是改变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