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8章 一纸求贤动四方 (第1/1页)

好书推荐: 嫡妻难惹

冀州,邺城。 政务厅当中,沮授将最新的一些情报交给袁绍过目,其中,自然有最新收到的火热出炉的求贤令。 求贤令就像是一道狂风,不仅仅吹动了并北的土地,甚至是鼓动了四方,而在其中最先拿到的,便是除了关中和弘农之外,身处于冀州的袁绍。 “哼!”袁绍上下几眼看完,便将抄写着求贤令的纸张扔在桌案之上,眉眼当中隐隐露出了一些怒色。 求贤令! 为何要求贤? 不就是告诉天下人,现在汉帝刘协要雄起,要人才,要天下的支持么? 然后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不就是隐隐的表示出这些周边举着各种旗帜的,包括袁绍在内的诸侯,都并非什么“贤”么,所以才特别另外来求贤么? 这样如何能让袁绍的心中痛快? 不过又不能说,也不好说。 沮授正坐于席上,看了看袁绍的表情,沉吟了片刻,然后拱手说道:“明公可是忧虑此招贤之令?” 袁绍默认的点点头。 袁绍和公孙瓒暂时性的休战了。 当然朝廷的名分面子是一方面,但也只是非常小的一个方面而已,更多的是因为袁绍和公孙瓒的争斗,已经消耗了太多,导致一时之间粮草非常的吃紧,又是在这个青黄不接的时间段,不管是冀州的士族还是袁绍自身,都已经无力支持大军远途行军,征讨公孙瓒,因此也就干脆顺水推舟,卖朝廷些颜面。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袁绍就把朝廷摆在首位,所以自然收了这一封求贤令的时候,心中多少便会有些不快了。 中央朝廷的力量如果增强了,那么袁绍他还能蹦跶几天? 沮授看着袁绍,说到:“明公何须多虑,此策易破之……” “哦?”袁绍顿时来了兴趣,拱手说到,“还请公与赐教。” 沮授捋了捋胡须,说道:“明公如今拥冀州之兵,率忠勇之众,威震河朔,名重天下,何人不知,何人不晓?今可上表,请迎大驾,一来便可免得大权旁落,二来亦可广纳天下之才,以此经年,率精勇之卒,以号令天下,伐不从之辈,谁之能敌?” “这个……”袁绍听完,微微点点头,却没有表示出什么明确的态度。 上表迎汉帝? 当然,如果从策略操作上面来说,沮授的建议确实是不错。 但是…… “公与所言,也有道理,且某斟酌一二……”袁绍最后还是没有做出任何答复,而是朝着沮授如此说道,便站起了身,结束了会谈。 沮授张张嘴,原本是还想再说些什么,却见到袁绍已经站起身转向了后堂,便微微叹息一声,低下了头。 袁绍有些犹豫。 说起来,袁绍起初确实是只想着匡扶社稷的,他并没有多少想要将汉朝的刘氏取而代之。当初离开朝堂,前来冀州,袁绍心中只是想着要证明自己,想要让天下人都知道他袁绍是如何的忠心社稷,如何的心怀华夏,如何的忧国忧民,如何的英明神武…… 但是这个时候,也不知道是从那一刻开始,在袁绍的心中,似乎有一个声音在轻轻的低吟着:“代汉者,涂高也。” 或许是从刘虞拒绝了自己的那一天? 也许吧,袁绍不确定。 当时董卓控制了朝堂,一而再,再而三的用朝廷的命令来号令袁绍,虽然袁绍自己给自己封了一个车骑将军,但是毕竟没有得到朝野的认可,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袁绍自然而然的就想要寻求另外的解决途径。 当时袁绍的战略布局其实很简单,如果说刘虞同意了,那么双方联手,南北夹攻,收拾公孙瓒就肯定不再话下,然后冀州就没有了后顾之忧,自然就可以按照袁绍他青年时就制定的大战略,领着河北兵卒,一路向南,击败那个让他及其厌恶的袁术,这个天下,便是由他袁绍说了算。 或许在那个时候,袁绍还是愿意尊汉的,愿意在大汉这个旗帜之下成就他自己的一番事业,但是刘虞拒绝了。 不过现在看来,幸好是刘虞拒绝了…… 现在袁绍自己觉得仿佛是站在一个分叉路口上,接下来往左或是往右? 袁绍有些犹豫。 沮授的建议,无疑就是走回之前被刘虞所拒绝的那条路…… 但是这样的一条路,如今的袁绍却有些不太想回头再走了。之前的袁绍是想要证明自己,证明袁隗之前的那些歧视,那些不平等的待遇都是错误的,想要证明再袁氏的年轻一代当中,只有他自己才是当之无愧的佼佼者,想要证明他袁绍也可以做的跟袁隗一样好,位列三公,权倾天下。 然而现在,似乎多了另外一个选择,一条全新的道路,一条比袁隗还要更高,一条超越了袁氏先辈们的道路…… 当然,走这样的一条路意味着什么,袁绍当然也是很清楚,所以他现在很犹豫。 袁绍负着手,抬头望天。 “接下来要怎么做?” “父亲,若是你在世,你会怎样做……”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