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6章 人多不过就是多个饭桶 (第1/1页)

好书推荐: 本命三国

老曹同学,或者说是山东之地,是不是真的就开发了全部的战争实力? 很显然,并不是这样。 就像是之前提及的一样,如果让山东之地的士族子弟,捐一百个大钱来支援大汉,让曹丞相打垮敌人,那么这些人绝大多数的人都会捐的,甚至会不甘人后的踊跃捐款。 不就是一百个大钱么,谁瞧不起谁啊? 可是如果说要他们捐出全部的家产…… 这个么…… 尼玛谁是谁啊? 如果说山东之人可以齐心协力,共赴患难,就算是十个斐潜加一起,也一样顶不住。毕竟就算是斐潜科技进步,可依旧是要人的,而且山东之地底蕴深厚,历史上三国打完了,还有力气打个王八之战,直至彻底折腾没了才算是消停…… 可问题就是在『齐心』上。 什么都想要,往往什么都做不好。 谁都有谁的小心思。 山东之地内,又有谁能料到斐潜的崛起是如此的迅速? 就像是风雪一般,说来就来。 上一次斐潜出兵,直出河洛,兵锋一路平推,一直攻到了许县左近。 这几乎就是山东人的噩梦,嗯,准确来说,是豫州人的噩梦。 华夏人并非不能团结一致,只不过是家当多了的时候,就很难了。有的人可以舍弃一切,为了理想去奋斗,但是也有的人会因为身边越来越多的家当而停留下来,不能寸进。即便是他们在起初之时,是站在一起,是相互扶持的。 就像是冀州和豫州。 这是曹操势力的两大核心力量,分别属于北部和南部的核心位置。 在刘秀的年代,他们是伙伴,可是现在他们更像是冤家。 冀州这个地方呢,说平坦也平坦,说有地理优势也确实有优势。西边有太行山,东边过去青州就是大海,南面有大河,北面有幽州燕山,做一个幸福的小窝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只要能守得住边线。 当年袁绍在冀州的时候,就派了他儿子们去镇守边疆,一个去幽州,一个去青州,还企图用他外甥去打并州的主意,然后让小弟曹操去兖州,可以说真就『万无一失』。 可是理想再好,人不行的时候,就真的不行。 要不然也不会在袁绍后期,一谈起袁氏的大战略,未来的中兴策略等等事项的时候,冀州的那些士族就捧着红酒杯……呃,黄酒杯在狂笑,是笑到几乎要跌下桌案的那种。 冀州佬不是不支持曹操,但是他们更支持自己。 就像是当年他们支持韩馥,后来转向了袁绍一样,如果上面那个头不能给他们带来相应的『好处』,那么他们不介意换一个。 大汉当下的地方诸侯体系,有些像是米帝联邦。 韩馥当年是做了什么错事么? 没有,韩馥甚至在企图多面讨好。他企图讨好自己的乡人,给颍川人提供了在外任职地方大员的机会,他同时又企图安抚冀州当地士族,表示他依旧看重冀州人,同时还企图讨好袁氏三公世家,接纳了袁绍的同时也为了避免惹火上身,让人站在袁绍住所之外,表示给董卓去看。 韩馥他确实什么都想要,但是最后什么都要不到。 而巧合的是,袁绍在入主冀州之后,也什么都想要,什么都要平衡,结果失衡了。 现在曹丕在冀州,结果又走上了之前韩馥袁绍的老路。 什么都想要。 攻打斐潜治下并州方向的主要兵卒来源,一是河内,二就是冀州。 这两路兵马,不是真的为了攻克并州,而是为了拖住斐潜的兵力,使之不能回援河东或是关中。多拖一会,曹操就能多几分的优势,往后的局面就自然会更好一些。 而想要拖住并州兵马,便唯有攻其必救。 壶关为其一,太原为其二。 攻打壶关的兵马以河内兵为主,进军太原的是以冀州兵为主。只可惜河内只是司隶的一个郡,力量怎么说都比较薄弱了些,所以必然还是需要冀州的帮扶。 这样的分工其实很不错,可是偏偏乐进进攻壶关不利,导致冀州不得不既要给曹操供给粮草,又要向壶关增添兵力,然后夏侯惇又敦促再次要人要粮草,随后曹纯在幽州北面遇到了问题,又是要钱要粮草要兵卒…… 于是冀州就彻底摆烂了。 而青州么…… 几乎被曹操掏空了。 幽州么,被胡人一搅和,现在也不行了。 故而,冀州现在彻底不给任何一方供给,不管是胜利还是失败,虽然表面上似乎没有反抗,可实际上拖拖拉拉,手脚挥动得似乎很快,但是实际上是原地踏步。 换句话说,整个曹操北部区域,大范围停摆,地区郡县和中央权柄相互扯皮,喷口水的事情可以做,实际上的活没人干。 再来看曹操势力的南部,情况也不是很好。曹操南部势力大概就是大河以南,包括兖州豫州荆州徐州一带。徐州就不提了,当年老曹同学在徐州真没做什么好事情,就算是现在徐州稍微恢复了一些,也是若即若离,否则老曹也不会一直算计着陈登,然后将其搞死在任上了。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