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部分 (第1/4页)

“可以啊……”我抿起唇角,微微眯起眼眸。

“那你不介意听哀家说个故事吧?”

“故事?不介意啊,太皇太后您请说。”我微微弯起一抹笑靥。

“那……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思绪渐渐打开,记忆如逆流的洪水般缓缓流入孝庄的心间。那些被历史足迹尘封的岁月里,道不尽的只有自己咽下的苦水。孝庄直愣愣的凝望着慈宁宫高烛上跳跃地火苗,红红的火光仿若烧一般刺痛她的眼眸。一晃眼,她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不知度过了多少寒暑,却到如今才会冥思,自己到底是怎么走过来的。

故事……缓缓拉开帷幕,也拉开了孝庄不为人知的过去。

“哀家还记得,当年是在盛京大内凤凰楼后的清宁宫,太宗皇帝第一次见到我的姐姐,那时候他的眼神,我永远都不会忘记。”那是一种痴望,明知道海兰珠已经嫁过人,明知道他们之间是不可能地,但他还要不顾一切的痴痴望着,“后来,我姐姐敏慧元妃死了,他悲痛欲绝,竟数次昏迷,水米不进。最后,抛下我们孤儿寡母,走了。”故事很简单,只有短短几句话,却震撼着我的心。

“还有一次,是在哀家的圣寿节,在慈宁宫盛大的家宴上,福临第一次看到那个他不该爱的女人,当时他的眼神……和他的阿玛一模一样。”同样是痴望,是遥不可及的相望,“后来,从那之后,他为她发疯、发狂,甚至不惜赔上博果儿地一条性命,让她进宫。二十四岁,正是当年,他便英年早逝,只留下玄烨和我这个额娘,走了。”蓦地,孝庄地声音变得婆娑起来,泪水在她的眼眶里打转,却一丝半缕都没有流下来。

孝庄,真是一个坚强地女人。

第140幕 两代人的痴望

我,默默的听着这个两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太宗皇帝,应该是皇太极吧!她的姐姐,就是那个叫海兰珠的女人。一个曾经嫁过人,却最终成为皇太极妻子的人。我记得,以前看《孝庄秘史》的时候,皇太极的一句话曾经影响我很深,他说过“朕之所以喜欢兰儿,不是因为她的美貌,而是因为她是唯一一个把朕当成丈夫,而不是皇帝的女人。”如今,当我真正从孝庄口中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的心突兀间好纠结。

“那个不该爱的女人,是董鄂妃吗?”为她发疯、发狂,那除了董鄂妃,还会有谁呢?

“恩,不过……这些都不是重点。”孝庄伸手摸去眼角欲往下淌的泪水,深深叹口气,“知道哀家当年为什么要执意赐死你吗?”

“不知道。”我茫然地摇头。

“因为玄烨看你的眼神。”空气里还萦绕着淡淡的香草香,周围仿若弥漫着醉人的情愫。

“眼神?”有瞬间的恍惚,我喃喃自语着。

“对,因为玄烨看你的眼神,和他们一模一样。”还是痴望,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相盼,“依痕,你知道吗?为了两个不该爱的女人,不仅是太宗、福临,朝廷和社稷江山,都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所以,两代人的教训,我又怎么能让它在玄烨身上重演呢。”这就是孝庄,一个一心只为大清的蒙古女人,是她撑起了整个大清,“而且,就算我愿意,大清……也绝对不会同意。”终了,她叹息道。

“两代人的教训?”默默听着孝庄讲述着两代帝王的爱情,我的眼眸还是很不争气的流下泪水。“难道真心爱一个人就有错吗?”我不明白,真心真意的爱一个人,难道结果就只是这样吗?

“真心爱一个人是没错。只不过你们爱的……偏偏是那么不能爱的人。”不能爱的人?“他是当今大清地天子,他不能……不能……”蓦地,孝庄摇着头。

“不能?那您为什么还后悔?”

“因为玄烨的眼神。”还是因为玄烨的眼神,不再痴望,却冷若冰霜,“自从你死了之后。玄烨的眼神里就不再有温度,像他阿玛一样,变得冷冰冰。我看着他一天一天变得沉默,变得孤僻,那一刻我知道我做错了!”将自己的感情彻底埋葬,抛到一片无人的荒凉地。孝庄看在眼里,却懊悔在心中。

“做错了?”

“是地。那一刻我才发现。原来玄烨爱你爱地比太宗、福临爱地还要深。所以在你死了以后。他没有选择像太宗那样自暴自弃。或者像福临那般随你而去。他只是将对你地爱埋葬起来。变得不再像自己。”这就是玄烨比福临强地地方。他会顾全大局。他知道。一旦他走了。留下地就只剩下一个空壳地大清。所以。为了父辈祖辈们创下地基业。他只能埋葬自己。但是。他也比不上福临。因为他不能任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