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我们可以画! (第1/4页)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库珀喃喃自语。

陆时却没有再解释这句话,而是在台子上“布道”,继续大讲特讲小报比之大报的优点。

刚才还很吵闹的街道,现在只剩下笔尖划过纸张发出的沙沙声,

所有人都在听讲,甚至包括巴克尔。

一场剪彩,变成了课堂。

大概十几分钟,陆时讲得也差不多了,开始做总结:

“评论报纸的标准,是看该报是否客观、是否有公信力、是否独立、信息来源是否准确。而大报的风格四平八稳,报纸版面也很大;小报风格相对博眼球,版面也小,便于市民携带。”

到此,算是都讲完了。

下面的“小学生”也完成了记录,低着头,盯着笔记研究、琢磨。

过不多久,议论声四起,

“今天没白来!没想到陆教授竟然毫不藏私……”

“你懂什么!?人家是清高的教授,不屑于藏着掖着。”

“清高的人办小报?”

“啊这……”

……

窃窃私语不绝于耳。

巴克尔皱眉看着自己的笔记,沉吟片刻,忽然凑到一旁的萨奇身边,低声道:“萨奇先生,你们《每日电讯报》准不准备搞一个小报?”

萨奇不由得谨慎,

“怎么?你们《泰晤士报》准备弄?”

巴克尔挑眉,冷哼了一声,

“萨奇先生未免也太小心了吧?罢了罢了,我告诉伱便是。《泰晤士报》不准备办小报。”

这必然是假话!

因为《镜报》的成功已经证明了,小报才是下里巴人的存在,

而下里巴人就等于销量。

且伴随着英国识字率的飙升,有读报习惯的中下层人士会越来越多,小报的销量必然会爆炸式增长,

几年后,说不定就能稳定在二十万。

萨奇冷笑,

“巴克尔先生才是,说话未免也太小心了吧?”

这是巴克尔原话,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巴克尔却半点儿不生气,继续道:“《泰晤士报》不准备办小报,但并不意味着我们不会出资去办一个新报,毕竟《泰晤士报》是大报,有些不方便说的、有失身份的……哼哼哼……”

阴恻恻的笑声让萨奇不由得打了个激灵。

但事实上,萨奇刚才也是那么想的,

任何大报都需要开小号,

在这一点上,绝大多数有先见之明的大报总编必然能达成共识。

萨奇说:“看来,巴克尔先生已经有想法了。”

巴克尔叹气道:“这只是我的想法吗?我看啊,这是大家的想法,但我说出来了而已。”

说完,他对陆时行绅士礼,

“感谢陆教授慷慨相授。”

这话说得十分真诚。

连带着其他记者、编辑也纷纷对陆时道谢,甚至有人说陆时是“新闻业革新者”,“为报业带来了又一个黎明”,

简直跟“现代史学奠基人”一样离谱。

陆时摆摆手,

“各位就不要吹捧了。我看,我们还是先完成剪彩仪式。”

说完,他对一旁的沃德豪斯点点头。

沃德豪斯会意,走上台子。

剪彩仪式正式开始。

库珀把陆时拉到了一边,低声说:“陆,你刚才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我还是没理解。”

陆时轻笑,说:“这话其实是清朝大画家吴昌硕所说,原句是‘学我,不能全像我。化我者生,破我者进,似我者死’,我翻译得应该不太难理解吧?”

库珀点点头,

字面意思理解就可以。

陆时又继续道:“后来,这句话被齐……额……”

他顿住了,因为想以齐白石举例,

齐白石也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亡”,

这句话是对他的一位学生说的,学生名叫许麟庐,据说他模仿齐白石的画几能乱真。

但1901年还没齐白石什么事儿呢~

陆时只好隐去人名举例,随后道:“画家批评他的徒弟有个前提,那就是徒弟已经临摹师父的画作到以假乱真、炉火纯青的程度。只有这个时候说‘学我者生,似我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