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陆教授绝对是哲学大家! (第1/1页)

好书推荐: 穿越之学霸修真

时间来到九月底。 清晨。 法国,巴黎。 在雾霭中,早起的报童们已经开始走街串巷,用清亮的嗓音唱着今天的卖点: “《怪诞夜》第39期!又有新作!又有lu的新作!” 叫卖声穿过街区。 一架马车忽然停下, “孩子,给我一份《怪诞夜》。” 说话的人是儒勒·凡尔纳。 报童抬头从车窗看进去,发现里面坐着不止一个人,便推销道:“这么多位绅士,只买一份恐怕会不够分吧?” 凡尔纳大笑, “好好好,来三份。” 报童得意一笑,将杂志递过去,接过钱说道:“卖完了,该去上学咯~” 说完,一溜烟地跑远。 巴黎大力普及义务教育,导致报童们只能早晚出来干干兼职。 这当然是好事。 凡尔纳对车夫说:“走吧。” 马车继续行进。 另一边,法郎士和庞加莱分别拿了自己的《怪诞夜》,兴味盎然地阅读。 庞加莱感慨:“不得不承认,马塞尔的文风最接近lu。而且,隐隐有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感觉。” 凡尔纳“嘿嘿”一笑, “明明是你最合适。” 法郎士附和道:“没错。上一期的杂志,我们都‘冒名顶替’lu,结果,读者都给认出来了,还给杂志社寄信取笑。唯独你的那篇《特朗特慕特的阴霾》,硬是没人发现作者真身。” 庞加莱摊手, “那是因为我作为作家不出名。” 上期《怪诞夜》,多位作者以lu的名字发表克苏鲁神话, 虽然刻意模仿,但根深蒂固的文风终究不好改变,难免被书迷认出来, 只有写散文的庞加莱幸免。 庞加莱叹气, “没被人认出来,我反而不开心。” 另外两人听得大笑。 片刻后,凡尔纳说道:“放心~放心~这期《怪诞夜》发行,问题便能迎刃而解。” 上次他们使用“lu”这一笔名,为的是向陆时致敬, 因为陆时是如此的慷慨,公开了设定集, 尽管其中几乎没有填充内容,但提供了外神、旧神、旧日支配者这一体系,为作者们的二次创作打下坚实地基, 向陆时表达感谢是作家们的应有之义。 但这种行为艺术搞一次就够了, 否则…… “我们又不是要蹭陆教授的名气。” 说这话时,凡尔纳正气凌然。 庞加莱撇撇嘴, “也不知道是哪位仁兄写的《桑道夫伯爵》。” 《桑道夫伯爵》是《基督山伯爵》的“致敬”作品, 作者正是凡尔纳。 凡尔纳脸皮却厚得很,耸耸肩, “在《桑道夫伯爵》中,蹭和致敬兼而有之,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你懂的。” 庞加莱白了对方一眼, (ˉ▽ ̄~)切~~ 三人又闲聊一阵。 渐渐地,马车停了下来。 他们的目的地是奥赛博物馆(muséed'orsay), 这里坐落着一个为1900年在巴黎举行的世界博览会而修建的旧火车站,使得它成为了展览的绝佳场所。 馆内展览着1848年至20世纪初的西方艺术。 尽管它远不如卢浮宫那般有名,但亦是艺术家拜访巴黎的必经之地。 此地暂时是法国克苏鲁作家的据点, 他们还给这个临时组织起了一个雅号—— 奥赛学会。 庞加莱看看怀表, “我们跟莫奈大师约的八点?” 凡尔纳点头, “没错。时间充裕。” 三人朝博物馆旁边的建筑物走去。 其实,他们更想请毕加索给克苏鲁神话作品绘制插画, 在《伟大作家——lu,新书发售时》组画展出后,艺术界认识到了一种新的绘画形式—— 立体主义。 那是一种以冲突和扭曲为核心的图像语言,用来绘制克苏鲁神话中的不可名状最为合适。 但法国作家都管自己叫“奥赛学会”了,怎么会让西班牙人横插一脚? 他们要保证学会的法国血统纯正。 三人进入房间。 此时,罗兰已经在了, 他对面则坐着一位非学会成员的不速之客。 两人似是在争执,脸都憋红了。 罗兰说道:“柏格森先生,那篇《缸中之脑》是陆教授的作品!千真万确!” 柏格森狐疑, “真的?你们不会在甩锅吧?” 罗兰无奈叹气, “我没道理骗校友啊!” 柏格森说:“哈哈!这你就属于胡扯了,咱巴黎师高有一句名言,‘最好骗的,往往是自己人’。” 艹! 一万匹草泥马在罗兰心中狂奔而过。 但那句名言不能算错, 柯西、傅里叶、埃尔米特…… 这些巴黎师高的知名毕业生,要么在学术上背刺过自家校友,要么在学院行政上给校友使过绊子, 做巴黎师高的敌人,是危险的;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