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儿童文学 (第1/1页)

英伦文豪正文卷第298章儿童文学谣言被攻破, 学生们又能冷静下来思考陆时的话了。 现场变得极安静。 陆时环视一圈,说道:“我刚才就提到,今天的主题是世俗认知和文学创作之间的冲突。就比如《月亮与六便士》的主角——思特里克兰德,他并不讨喜。” 何止不讨喜, 很多人读完,甚至觉得有些恶心。 作为从事金融业的富裕中产,思特里克兰德家庭美满, 谁能想到他忽然离家出走,仅是为了追求四十多岁才开始的梦想—— 绘画。 但现实残酷, 他在巴黎卖不出一幅画,贫病交加、险些丧命,最终靠施特略夫的资助才渡过难关, 离谱的是,施特略夫不仅资助了金钱、还资助了老婆。 但思特里克兰德是个彻头彻尾的人渣,裤子一提,继续追求艺术,最后来到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岛,娶了当地土着女人。 他继续画画,还染上了麻风病, 病死前,他完成巨型壁画,又留下遗言让人在死后焚毁画满壁画的房子。 陆时问道:“有多少人不喜欢主角?请举一下手。” 现场沉默了几秒, 随后,学生们缓缓地举起手, 大致占现场的七成。 众人没想到地,陆时自己也举起了手。 礼堂内一片窃窃私语。 作家不喜欢自己笔下的角色,还是不太常见的。 陆时又问:“又有多少人喜欢他呢?” 这一次举手的是剩下的三成人。 而陆时又举了起来。 立即有学生说:“陆教授两次都举了手。看来,你对思特里克兰德的态度十分复杂。” 陆时浅浅地叹气, “是的,非常复杂。一方面,我觉得思特里克兰德确实是个道德水平低下的人;另一方面,我又有些钦佩他对生活的态度。” 学生们不由得陷入沉默。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还没有开始左转,不只是东亚,绝大多数国家和民族仍强调责任感, 大部分时候,人们在为了家人或是某个集体而活, 这没什么不对。 但人们的心中又有悸动,偶尔想要冲动地任性一下, 人本主义思潮也随之涌动。 前排的一名教授说:“陆教授,坦白讲,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像思特里克兰德那般执着于梦想的人,但真正能成为大画家的,又有几个?而且,就算是思特里克兰德,也是死后才成名的。” 陆时点点头, 他刚想承认对方说的,下面却有学生替他发言了, “教授,你没读懂这本书。” 剑桥的学生也是勇,坚定地践行“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一原则。 提问的教授并不着恼, 他转过身来, “怎么说?” 学生答:“世俗意义的成就,不该在讨论之列。” 教授笑道:“可是,陆教授在中描述了思特里克兰德艺术上的成功。” 学生仍然坚持, “但作为读者,我们绝不能将这种成功视为思特里克兰德做出抉择的动机。” 争执不下, 两人不由得对视。 陆时说:“两位的争执,我引用中的原话来解答吧。中,‘我’在巴黎找到了思特里克兰德,之后发生了一段对话。” 他清清嗓子, “ 我质问他:‘假如你怎么折腾都是三流画家,你还值得放弃一切重新开始吗?’ ‘我告诉你我必须画画,我由不了我自己。一个人要是跌进水里,他游泳游得好不好是无关紧要的,反正他得挣扎出去,不然就得淹死。’ 这是思特里克兰德的回答。 ” 教授若有所思。 他明白了, 对思特里克兰德来说,成功与否并不重要, 之所以选择画画,是因为他必须画,心底的冲动告诉他: “不画画,毋宁死!” 陆时进一步提示道:“中,还有一个与主线无关的人物,那个名叫亚伯拉罕的医生,各位还记得吗?” 亚伯拉罕成为主治医生后风头无两, 但他急流勇退,辞去了职务,跑到小城市度过平凡的一生。 而亚伯拉罕的继任者,哪怕能力远远不如他,仍借此空档平步青云,获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陆时说:“剧情已然过半,为什么还要写一个无关主线的亚伯拉罕呢?原因就在于,中的思特里克兰德的艺术成就太高,会让读者认定他是为了成功才选择的绘画。” 众人了然, 写亚伯拉罕,就是为了说明,不成功,也不一定代表生活没有意义。 教授好奇问道:“所以,你才安排了那个剧情,让思特里克兰德将杰作付之一炬。因为,他不需要外界认可来作为成功的标准。” 陆时摊手,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思特里克兰德已病入膏肓,他的行为不一定受大脑控制。” “啊这……” 教授有点儿懵了, 从之前的交流,他觉得陆时是认可思特里克兰德的。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