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敌动我动 (第1/2页)

好书推荐: 绝世武神录

就此冲阵势必要担着莫大的风险,战事一旦成胶着之势,待宋人后军赶到,前后夹击之下,自己这一部人马指不定会就此葬送在这葫芦口。

但就这么回去定然是不能甘心的,这葫芦谷关系到大军后路,不拼一下便让宋人白白占了去,岂能说得过去。

于是,待火势渐小,耶律德里果断下令掠阵夺谷,自己更是率先跃马而出冲在了最前面,只要能占下来守住一日待援军到来,后路便无忧了。

狭路相逢勇者胜,敌我双方各有优势,一场势均力敌的较量随之展开。

然而,有道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地形处于劣势,加之心中有所顾虑,虽人数占优,一时间却也没讨到什么好处。

而且,对面那区区千余人马,却不似寻常宋军将士,个个骁勇善战,勇猛非常。

事实上,这千余宋军的确不是寻常的宋军,这一千余人,乃是府谷折氏的折家军,土生土长的西北大汉。

虽已归附了大宋,然而仍是自治状态的军阀模式,常年戍边西北边疆,战力尤胜寻常宋军三分。

耶律德里一见这块骨头并不好啃,遂下令手下将士缓慢后撤,想就此退出谷去,就近观望,待后军来援再做打算。

而另一头的折家军见辽军有后撤之意,竟主动咬了上去,一时间,场上形势已有胶着之像。

牛大将军一路上看着道路两旁被遗弃的战马,有不少还倒伏于地,那分明是给累脱了力了,无法再用了。

心中那是一阵阵的心疼,肚子里也是窝了一肚子的火,心说这一趟俺老牛可是亏大发了,前面的战利品没捞到,带出来的家底又这样子被扔在了路边。

此时,远远望见前方葫芦口处激战正酣,一股股的无名火直冲脑门,把怨气全怪到了那队前来争夺谷口的辽人身上。

嗷的一声便率着本部人马直接冲了上去,折御勋一见这莽汉不管不顾的往前冲,当下便大喊一声牛将军且慢。

然而,说出去的话瞬间被隆隆的声淹没,哪还叫的回来。

无奈之下,只得加速跟上,本打算来个前后夹击的策略,将这一路辽军全数包在谷口处的想法,经这么一冲,生生把辽军冲散成了前后两节。

而那耶律德里眼见于夺谷不成,反被那支宋军咬住了尾巴,正想着缓缓撤出山谷呢。

哪知敌人的援军竟来的如此之快,来不及全身而退又被另一支疯子般的宋军截断成了两截,导致两千余辽军被困在了谷口处。

救肯定是救不成了,只得带着剩下的两千多将士退出了谷口,远远望着那头被宋军屠杀的同袍,心里那就一个恨呀,真不该这冒险一冲的。

斩杀了辽军留在谷口的这一部分残余,心中窝火的牛大将军还不解气,要带着手下继续去追前面逃脱了的另一部分辽军。

折御勋见状,赶忙上前阻拦,保存实力尽力守好这谷口才是正事,加上这一路疾行,早已人困马乏,理当就地驻扎恢复体力,保不准辽军还有后援来夺这一处山谷。

如此要紧之地乃兵家必争,辽军方面自是不肯罢休的,何况是有关自己后路的要道。

在太原城下驻扎的耶律斜轸在得到探马回报说有大批宋军出现在后方前往葫芦口的路上。先是一惊,料到那队消失的数千宋军可能会去葫芦口,万不曾料到人数竟然如此之众。

大大超出自己的预期,如此看来,派出去的那五千人马即使先行达到葫芦口,亦难坚守。

事不宜迟,当即点将出兵,前往葫芦口增援。

不曾想刚刚集结了增援部队,对面的宋军大阵亦有所行动起来。

宋军那边,秉持赵老大的敌不动我不动,敌动我亦动的政策,看到辽军那边正集结兵马,料定牛思进一部已与折御勋所率的折家军会合至葫芦口。

此刻辽军集结兵马,定是去后方驰援葫芦口的,随即命令党进潘美两部左右推进,你要是敢分兵,我这边便会扑上来咬你。

如此一来,那边正要整军出发的辽人又开始犹豫起来,两三万援兵发出去,这边的战力必定下降不少。

人马有限,就此分兵最担心的便是被宋军逐步蚕食。

犹豫之际又闻后方葫芦口已经被宋人占据,如此一来,只得重新调整军阵,以太原城为背,左右侧翼集结主力对峙东西两部宋军。

双方你来我往的一通排兵布阵,最后却成了三方对峙的局面。

辽军虽然声势浩大,拥有骑兵近十万,然而面对二十余万的宋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