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八章 圣母要不得(1) (第1/2页)

下一个世界的原主苏瑾歌在纯白空间见了,这是一个善良的有些傻的女人,她是被气死的。

这个世界类似于七八十年代,原主是个在城里出生的姑娘,父母都是工人,生活条件不错。她娇生惯养长大,到十五岁的时候父母因意外去世,留下十二岁的弟弟和八岁的妹妹给她。

她的幸福生活就此终结,为了照顾弟弟妹妹,她辍学顶了母亲的班,到工厂里做了一名仓库管理员。工作的时候妹妹不能自己生活,乡下的奶奶就搬进了他们家,连带着二叔一家。

父亲的工作被二叔顶了,成为光荣的煤矿工人,一月有三十多块的工资。奶奶说要养弟弟妹妹,她每月的工资只能自己留下吃饭钱,其余全部上交。

如果那些钱真是用在他弟弟妹妹身上还好,可是苏奶奶只生了两个儿子,她爸爸去世了,苏奶奶就剩二叔一个养老的儿子,所有的钱都被用在了二叔身上。

一家大院里住着二叔家的一个女儿苏圆圆,两个儿子苏爱国,苏爱党,以及苏瑾歌一家,苏瑾歌亲妹苏檀檀和苏瑾歌弟弟苏识。

原先苏瑾歌外公外婆一家是文化人,给自己外孙女外孙起的名字不按照苏家的排序,他们一家生活在城里,每月会给苏奶奶不少养老金,两家的日子差不了多少,不过苏圆圆一直是嫉妒苏瑾歌一家的。

凭什么都是姓苏,苏瑾歌就能吃好的穿好的还有小皮鞋穿,听大伯说那可是上海买来的皮鞋。就连苏檀檀每年都有新衣服新鞋子,手里不缺钱。

现在情况反过来了,苏家的好衣服被二叔一家抢走,苏圆圆整天穿着苏家的衣服打扮的的花枝招展,还欺负苏家人。

原主为了家庭和睦,就没有和他们计较。这让苏圆圆越发得寸进尺,苏圆圆也十五岁,学习特别差,听到同学说他们家姐姐做工人的美好生活,她十分羡慕,眼睛一转突然有了主意,如果苏瑾歌死了,她是不是有机会顶苏瑾歌的班,从此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歹念一生,趁着苏瑾歌回家经过桥边把苏瑾歌推下河。

苏瑾歌大难不死,被一个四十多的同厂光棍救了。

苏奶奶早就想名正言顺霸占苏家,忙不迭的请媒人去老光棍家里说项,老光棍叫张大柱,四十多岁,人老实,没什么缺点。

苏奶奶自觉自己也尽了义务,收了一千块彩礼把苏瑾歌嫁给老光棍,第二天又把苏檀檀和苏识打包送到张家。

老光棍人老实,可是感情生活十分丰富,又有一副柔软心肠,他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再加上工龄长,工资不菲。他接济了两个工友的遗孀,一直照顾了十来年。

其间还喜欢上一个小学老师,对一个接济的寡妇的妹妹一见钟情,有一个红颜知己,有一个最懂他的人,还有一个深爱的人,一个让他心软忍不住可怜的寡妇,以及做邻居多年和夫妻差不了多少的另一个寡妇。

原主本身柔弱善良,顾及着邻里关系,又想着自己弟弟妹妹吃住都在张家,对张大柱帮助寡妇的事情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寡妇常常给张大柱做衣服鞋子,在外名声贤惠,邻居们都喜欢寡妇,想要把寡妇和张大柱撮合在一起,没想到被原主截胡。

寡妇表现出柔弱善良被人欺负的样子,左邻右舍全部偏向了寡妇,认为原主心肠不好。

对于张大柱来说,一个人什么都可以不好,就是不能不善良。

一来二去,心就偏向寡妇。

左邻右舍对这种事情乐见其成,觉得寡妇扶养公婆,又把一对儿女拉扯成人,很辛苦,现在有人帮衬也算是好人有好报。

原主就生活在这种水深火热的环境中,娘家没有人为她做主,结婚之后还要被苏奶奶剥削一半的工资。

张大柱的工资抚养两个寡妇的六个子女,已经十来年这样了,突然让人家大好前程的孩子们辍学,这是人干的事吗?原主经济窘迫的时候,也曾经向张大柱借钱说要为弟弟妹妹的学业考虑,邻居们知道了都是这样回复的。

可以说生存环境是风霜刀剑严相逼,女主心中苦涩,压抑在心里。她一旦有什么质疑就会被邻居说心黑,碍于张大柱在厂里的好形象——老实,经常接济别人,旁人都为张大柱不值,用异样的眼光看原主。

后来原主生了一个儿子,当她看到四岁的儿子被丈夫支使着给邻居寡妇十二岁的女儿洗衣服,她一口气没上来就气死了。

她短暂的一辈子被苏奶奶苏二叔牢牢控制,供上高中有了稳定工作的弟妹看不起她,被和张大柱有牵扯的女人侮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