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七章 饥饿危机(15) (第1/2页)

苏瑾歌说完这句话心里想笑,可是五皇子和常太傅都肃然而立。五皇子一幅你摊上大事儿的表情看着徐东浩。

都说主辱臣死,姜国公主都表示丧失尊严了,说不定性子暴烈的就能一头撞在金銮殿的庭柱上。要是处理不好,真的影响两国邦交啊。

于是今天的课停了,常太傅把这事报告给了宋国国君。

徐东浩家人被叫到宫里,特别是徐东浩的婶婶,遭到王后严厉的训斥。

徐东浩祖母拄着拐杖面色不好,怪只怪她儿子没把媳妇教好,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这么大个人了,心里还没点数吗。

特别是在东浩面前说出那些话,明知道那孩子重情义。是不满国君的旨意还是想让东浩在学堂里成为人人嫌恶的存在好让她儿子上位?

徐东浩祖母厌恶的看了二媳妇一眼,二媳妇被王后训斥的趴在地上瑟瑟发抖,小门小户出来的就是见识短浅,姿态可笑。

那边徐东浩父亲也被宋国国君敲打,大致意思是管好自家儿子,管好自家女眷,被女人一哭诉就冲动的找姜国皇子皇女的麻烦,真是耳根子软不成器。还说训斥徐东浩不是因为他的做法影响了两国关系,而是怕姜国人一头撞在墙上,要是被姜国国君那个小气的人知道,岁贡最起码得减少一半。

又开玩笑的说你们家要是赔得起江国三成的国库,尽管欺负姜国王子王女,没人敢有异议。

徐大人诚惶诚恐的谢罪,国君虽是不经意说出这番话来,可暗中的意思藏的深,这是怀疑他们家藏有巨富还是有造反心理?

毕竟就连五皇子也没有说出迟早带兵大踏平姜国这种大话呀。

最后苏瑾歌听说小胖子被禁足两月,小胖子婶婶被休了,徐大人带着三箱财物亲自给他们道歉。宋国国君为表歉意,也给他们赏赐了财物。经此一役,苏瑾歌收获颇丰,心想再来两三次她不用想法子赚钱就能过的很好了。

开玩笑开玩笑。

不过这件事也是有后遗症的,整个书院的人对他们两个都是敬而远之,怕万一惹到他,他们发狠话,家族就会被皇帝叫去训斥。苏瑾歌觉得很好,她又不是来交朋友的。只是可怜了小皇子,这么长时间都没有一个朋友,整天的日常就剩下读书写字,枯燥的很。

进书院已经三个多月,苏瑾歌的状态一直是不拔尖不落后,稳稳处于中游。小皇子就不一样了,除了因为上学时间晚,和别人差的知识积累,其他方面,不管是理解能力,记忆力还是思想深度都名列前茅,直让常太傅感叹遇见了天才。

苏瑾歌对学习不太上心,她喜欢捣鼓吃的。

现在所处的时代,后世很多调料都没有。苏瑾歌也不想费心思做炒锅榨菜籽油什么的。他们现在是被宋国国君派的冰雹,或者等于,自己的人身安全和财产都落在别人手里,还是安分点好,要不然找工匠找铁匠,也许会怀疑私藏武器。

毕竟他们就是想出去玩也得先向礼部报备。

她买了几本食谱,价格十分昂贵。抵得上她和小皇子做十套八套丝绸衣服。知识就是金钱,这话不假。

这天她正根据菜谱一个方子,做玉露霜。

这种糕点软糯可口,晶莹剔透,最适合春夏之交吃。

派小叶去药铺买了四两天花粉,一两干葛根和一两桔梗,再加上豆粉十两,四种东西混合搅拌均匀。准备干薄荷铺在锡盂底部,薄荷上铺细绢,绢上放粉,粉上加绢,绢上再加薄荷,最后盖好密封,隔水蒸煮。接着把放凉的粉末加入八两白糖和匀,再用模具压成花形。

味道完全是白糖起作用,又有一些中药的涩味解腻,葛粉升阳止泻,解表退热,天花粉清热解渴,解毒消肿,桔梗祛痰排脓。食谱上写的天花乱坠,总而言之,对人的身体好。但是苏瑾歌觉得,除了模样好,这东西味道还不如面粉做的白糖糕呢。

不过小皇子给予了高度评价,这又让她心中怜惜。这可怜孩子从小在冷宫里受尽磋磨,啥好东西都没吃过,她不过照着书随便一做,小皇子就像吃了惊天美味的样子,这让苏瑾歌做点心的热情高涨。

小皇子还喜欢吃一种叫酥黄独的点心,把蒸熟的芋头切成片,再把榛子,松子,杏仁等果仁碾成碎末,和到面里拌成酱。将切好的芋头片在酱里蘸一下,用油炸熟。油炸的东西本就美味,再加上里面还有榛子,松子,杏仁的酥脆和山竽的香甜,小皇子一次可以吃一盘。

她的蚯蚓也喜欢吃。

可惜,芋头是贡品,宋国国君也只赐给他们一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