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拯救七零小知青(42) (第1/2页)

苏母虽然长得柔柔弱,可在家里是说一不二的,因为苏父听她的。所以苏瑾竹再不情愿还是去了工厂当临时工,一个月的工资有十二块钱。

钱少不是问题,问题是当了临时工之后苏瑾竹竟然生了一种微妙的自卑感。临时工和公安的爱情什么的,一点都不好听。

况且还有一个工厂的好朋友,高中毕业之后考进厂子里的,原本她还鄙视她过着平淡无奇的生活,就像她父母一样,在这个工厂里耗尽一辈子的青春。

没想到人家一日三餐在工厂里吃,愣是能比她多吃一顿肉。身上穿的头上戴的也是时不时的换新花样。原本现在家里只有她和妈没工作,其余四个人都有工作,经济宽裕不少。逢年过节还能做件衣裳,有了周公安支援,她的经济状况应当是相当好了。

可是进了工厂里,她才算开阔了眼界。人家高中毕业来这里的东拿三十多块的工资,给家里上缴个块儿八『毛』的,剩下的都可以自己支配。各种化妆品,护肤品,上海来的新衣裳,喇叭裤,小皮鞋,红围巾。人家想买就买。

就连她一直眼馋的,作为嫁妆的梅花牌手表,人家也能靠自己攒半年的工资买下来。在家里不仅不受气,父母兄嫂还捧着她。

她突然觉的,人生这样过才算尽兴。

苏瑾竹的工作热情空前高涨,她牟着劲要当上正式工。有时候也想放弃,可是想想她以后挥金如土的气概,再想想她有了钱后周公安也不用那么辛苦的出差。她就重新鼓起劲儿干。

时间慢悠悠的来到来年十月,高考的消息宣布之后苏瑾瑜和苏瑾歌都激动的不得了。两人学习的也差不多了,苏瑾歌的《数理化自学丛书》都快翻烂了,现在从上面随便找一道题来考她。她都能对答如流。苏瑾瑜学的也不差。

周兵从大刘庄村给她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感谢她大公无私的告诉他们这个消息,并把珍贵的书本送给他们。说隔壁大队有人写信到北京让家里人找书都找不到呢。

原先的生产队长升到了公社,李二狗做了新的生产队长。李叔知道他们大队有书,还不少,为了整个公社考虑,就将报名高考的人聚集在一起,让大刘庄村的知青教他们,顺便巩固知识。

这个举措对两边都好,周兵他们拿着一天十二分的公分,还时不时有人请吃饭,日子过得美滋滋。

随信附上的还有大刘庄村的特产,野果干,粮食,还有几斤风干的牛肉。

牛肉可是大礼。大队本来只有四头牛,等到老的不能干活了,才能向公社申请杀牛。大队里人多,按人头一人至多能分七八两肉。这些风干的牛肉恐怕是整个大队的知青送给她的。

知道他们生活得很好,她就放心了。苏瑾歌别的东西没有,野鸡和粮食最多。就给李队长一家,还有知青点的人各寄了米面和肉。快过年了,也要给京城的徐老师寄东西,不知道他们每个节日都收到两只野鸡会不会腻。

周兵的信里也提到了杨红,杨红变了很多,变正常了。不过知道沈杨也要参加高考之后就又和沈杨走到了一起。也不知道两个人怎么想的。

沈杨做的坏事早已有法律来惩治他,他怎么样对自己是没什么影响了,苏瑾歌就笑笑放到一边。

她现在比较关注的是高考。

由于家里有两个人都报名了高考,苏母每天都变着法子做好吃的给他们进补,家里也静悄悄的,走路也无声无息,生怕打扰到他们学习。

苏瑾竹在知道苏瑾瑜考上大学后要把工作让给她之后,心里也没多少喜悦感。自己就能奋斗就不稀罕别人的施舍了。不过,也不知道周公安怎么想,因为她说过转成正式工之后才和周公安结婚。

十二月十一日就在万众期待中到来了,苏瑾歌和苏瑾瑜拿着准考证,检查完带的东西,就去了各自分配的考场。

这一天家里所有人都早起了,苏母为两位考生做了油条和鸡蛋,希望他们能考满分。唐娇请了两天假,和苏母在学校门口焦急的等着。许多考生家长把校门围了个水泄不通。

高考有一个条件是必须高中毕业生才可以报名,苏瑾歌看着四周坐的整整齐齐的考生十分庆幸在红旗公社拿到了高中毕业证。

卷子发下来之后,气氛就紧张起来。考场里只能听到笔尖在卷子上上沙书写的声音。十二月的寒冬滴水成冰,大家穿着大棉袄,手还冻的写不成字。拿钢笔的不时把笔尖送到嘴边哈一哈气让墨水化冻。

苏瑾歌拿到卷子扫了一遍,惊喜的发现卷子十分简单,书中的东西她记得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