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三章 饥饿危机(21) (第1/2页)

造反确实是大事儿,一不小心姜国王室被推翻了,她就成了末代公主呀。

普通人日子不好过,她要是普通人,现在说不定还要为了吃穿发愁。现在是为了生死发愁还不如普通人呢,也不知道姜国有没有余力拉起一支军队对抗叛军。

堂舅的意思是姜国国君可能会送信来向宋国求援,让他们想办法保住自己小命不要被宋王迁怒。

想想姜国国君确实无能,自己国家治理不好,朗国来劫掠他请求宋国军队保护,如今国内有人造反,他也请求宋国军队的保护。干嘛不干脆把国家拱手让人呢?

小皇子看了信,忧心忡忡的。看起来像是想要回国。

苏瑾歌觉得麻烦,小孩子整天好好学习就行了,担心那么多做什么,没能力解决这不是徒增烦恼吗?

苏瑾歌和小皇子再一次被叫到宋国朝堂上的时间不远,宋国国君把手里的国书递给大臣传阅,问大臣有什么意见。

三皇子率先出列,行了一礼说:“父王,我认为此事不妥。姜国国小力弱,表面上是奉我们宋国为主,但是岁贡三番五次凑不齐,反而要我宋国的军队跋山涉水,去帮助他们平定内乱,赶跑外敌。前几日姜国王子还借机请求父王免除了三年岁贡,父王仁德,可这样惯的姜国得寸进尺。

上一次我们帮助姜国打退朗国的侵略,将士们的血还未干透,姜国应该给的抚恤金还不见踪影,英灵难安呀!至于姜国提出的三座城池的报酬,本就是他们应该给的。姜国国君如果感念父王恩德,就应该把三城拱手送上,而不是要挟我们宋国出兵去帮他们平定内乱。”

三皇子看了两人一眼,恭敬对宋王说:“恕我直言,姜国提出作为报酬的三座城池,连军费的一成都没有。是父王仁德惯的姜国不知羞耻,此次决不能再心软了。”

三皇子的话一落,陆续有官员站出来附议。

“还有谁有不同意见?”宋王高深莫测的说。

大皇子站出来:“父王,我倒是有个主意。”

“哦?那你来说说。”

“听闻姜国有人造反是因为饥荒,不如让姜国国君把受灾严重的几个城割让给我们,如此灾民的衣食住行就不需要姜国赈济,受灾地区乱民也不归姜国管。到那时我们宋国出兵平定叛乱也是为了自己的国土,既达到了救百姓于苦海的目的,又帮姜国解决了心腹大患,此事一举两得,岂不美哉。”

苏瑾歌听闻微微瞪大了眼睛,大皇子野心不小,这一开口就是让姜国拱手相让大半江山。依他所说,送出大半江山姜国还要对他们感恩戴德。

姜国本就国土狭小不及宋国十分之一,如今再送出大半,还不如宋国一个郡县大了,还真是验证小胖子那日所说:破烂县令的女儿。

大皇子老奸巨猾,宋国国君也真是打的好算盘。想不费一兵一卒就收服姜国。

大皇子的建议真是说到宋国官员的心里,他们用脚趾头想也知道大皇子和三皇子的主意哪个对宋国更有利。

因此大半个朝堂的人都站出来附议大皇子的意见。

宋国国君也满意的看着大皇子,说话深得我心啊。

“公子姜,你觉得吾儿的意见如何?”

朝堂上就公然称吾儿,宋国国君的倾向不言而喻。如无意外,大皇子的意见就会成为宋国处理姜国事务的标准。

小皇子心乱如麻,一时间比较不出来究竟是让叛军和朗国齐齐攻陷国门危害更大,还是姜国让出半壁江山给宋国危害更大。他行了一礼:“国君仁德,只是宋国在姜国求援的时刻提出让姜国割让国土,说不得会在史书上留下趁火打劫的恶名。”

宋王变了脸色,三皇子冷笑一声:“公子姜还没参与国事,所以对今日议政的看法有些偏差,哪里是我们宋国要求姜国割让城池,是姜国为了保存姜王室才以城池为报酬请求宋国出兵。

虽然我宋国国君仁义,可也要向治下的百姓士兵交代,从来都是为国捐躯,还没有为他国捐躯的,将士浴血奋战,亲属得不到姜国抚恤,如今连英灵都无法魂归故土,姜国倒是脸大!”

“三皇子所言极是啊!”有大臣痛心疾首的看着苏瑾歌两兄妹。“大王,姜国皇子皇女沐浴吾王恩德已久,却丝毫不知感恩,丝毫不顾念宋国百姓,实在是让人不耻!”

“大人这话就不对了。”苏瑾歌冷着脸说,听他们议论国事她一个女子不能贸然插嘴,可也不能站着让别人骂。

“小辈和皇兄在姜国还未开蒙,来到宋国得宋王恩典才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