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三章 进步女学生(3) (第1/2页)

好书推荐: 究极原创世纪

苏父怒斥唐老夫人胡说八道,想要把自己女儿夺回来。

原主却不肯回来,说她和唐连海是真爱,说真爱是不在乎名分的。

原主当时脑子不清楚,被唐连海一番劝说,就忘了自己是姓什么的,把苏家看成自己走向幸福的阶级敌人。一定要和唐连海在一起。还说女儿嫁人了就是别人家人的话,让苏家不要再管她。

苏父气得昏倒,家里人都担忧苏父的病,一时对苏瑾歌有些疏忽。所以不知道唐家干脆让他们生米煮成熟饭。苏父听闻消息心灰意冷,和苏瑾歌断绝了关系。

原主不仅不伤心,还洋洋得意。

殊不知唐家老太太让她做平妻,还是看在她是苏家人的份上。她既然不是苏家的女儿,在唐家老太太眼里就一文不值了。

唐连海是个孝顺的人,一般不会违逆唐家老太太的想法。况且他对原主又没那么真心,所以原主被关在唐家后院吃尽了苦头,后院把守森严,她连出个门都不成。

整天被唐老太太立规矩,站着布菜,跪着洗脚,亲自给唐老太太和唐连海洗衣服。

而唐夫人稳坐钓鱼台,她是个封建的人,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妾通买卖,就是个玩意儿。所以接受苏瑾歌妾的身份,安心受着她的服侍。

起先苏家还隔三差五派人来看她,都被唐家阻扰,原主又被洗脑的对苏家恶言恶语,苏衡被骂出去几次后,也就不来了。

苏瑾歌就成了唐家的妾,饱受欺辱和嘲笑,从一个思想开放的女学生变成战战兢兢的被妾身份束缚的普通女子。

这样的生活过了几年,她皮肤枯黄粗糙,腰背不再挺直,一身旧式打扮。就像老了十多岁,再也不复以往的青春鲜嫩,自然在唐作海眼里失去了怜惜之情。

现在她正十六岁,正在准备大学的入学考试,家境富裕,青春美貌,还是女中的校花。生活幸福的不得了。

而原主的遗憾是她不明白为什么她依从社会潮流,追求真爱,勇敢追求幸福,怎么就落的个如此下场。

和她同校的女生也都勇敢追求真爱,演话剧,上街游行,看报纸写文章,听大学生演讲,幻想国外自由平等的生活。她们走在社会潮流的前列,是无数人都羡慕赞赏的存在,别人能和老师在一起,过上幸福的生活,她怎么就落得如此下场?

至死她的遗憾还蕴藏在心中。

苏瑾歌觉得原主有些傻,依从社会潮流并不全是好的。有些事情值得我们付出生命,有些事情你真做了才是胡闹。

就像这个追求真爱,你那就是蓄意破坏别人家庭。你追求新文化追求民主平等,可你首先得是一个人,是人就不能丢了作为人的道德观。

你不道德,你落得如此下场,那就是活该。

还想问为什么会有如此下场?

你要别人爱你,首先得自爱。

苏瑾歌庆幸原主不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顶多蠢了点。

如果她是原主,可能凭借着苏家的地位拿捏唐连海的前程,让唐老太太主动休了原配。过两年唐连海功成名就两人再结婚,多名正言顺啊。

而且,如果她想一辈子控制着唐连海,还不能一直帮助他,就要打压他,让他不能成功,让他的地位一辈子低于苏家。

至于唐连海是不是会对她一心一意,呵呵,她只要唐连海一辈子哄着她对她好就行了,管他是不是真心的。

真心?在她知道唐连海有妻子还要跟他在一起的时候就该丢了,这个觉悟是应该有的。

原主想要的生活她可以轻松实现,不过她不想。

一辈子绑在男人身上,为了男人而活那是真可悲。

苏瑾歌吃着饭让吴妈给二姐送些点心,苏父苏母欣慰的笑了,觉得女儿是真懂事了,还知道关心姐姐。

苏家是平城有了自来水厂后最早通电通水的一批人家,回到房间洗个澡她就打开灯写东西。

名字就叫“旧式女子的归处”。

旧式女子学习三从四德,缠脚不读书,是为了嫁人。归根到底还是以前的社会对女子有这样的要求,只不过社会变化太快,她们又跟不上社会变化的脚步,脑海中从小学到的观念和现在的观念有了巨大的冲突。

她们陷入痛苦,又不知道怎么办。

她们被动的承受社会对她们的责难,无法反抗。

她们明明是社会的受害者,却被人看成封建社会的合伙人,看成是加害者。

女子都是弱者,在男女地位依旧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