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 (第1/4页)

人社会中,军人的地位也一向不高,以至于相当于南非军队的武装警察大部分都是布尔人来充任的。

这件事倒有些难办了,李慕菲是不介意给自己的军校找到几个学生的,可原则是宁缺毋滥,如果这几个人条件太差,他也不能硬往军校里塞人。

“如果你们小学毕业,又听得懂德语,可以直接去找学校的教官,他会给你安排一次考试,通过之后就可以成为学校的一员。”李慕菲给出了最标准的答案。

几人对视了一眼,领头的人苦笑道:“我们几个人虽然上过了小学,可并不懂德语,考试恐怕也无法通过。”

李慕菲面色一沉,自己看起来像是随便开后门的人吗?更不要提面前的人和自己非亲非故,李慕菲凭什么给他这个不经考试就进入军校的特权,他正打算明白地拒绝,结束这种无意义的谈话。

面前的几个人此时却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举动:六个人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一起磕了三个响头,大声道:“求求李校长,让我们进入军校学习!”

李慕菲呆住了,在他印象中,他在南非的几年里,很少看到有人下跪磕头,更不要说是这样大规模的五体投地活动了,南非华人中是不流行这个的。

醒悟过来的李慕菲急忙走上前去试图把跪在地上的几人拉起来,可他眼下毕竟是个孩子的身体,又怎能拉起这几个执意跪下的壮汉?

无可奈何之下,李慕菲说:“你们说说为何一定要进入我这所军校?”他打算听听几人的理由,若是不够充分,自己就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把几个人劝走,毕竟他宁缺毋滥的原则不是那么容易变的。

为首的那人跪在地上说道:“李校长,要想解释清楚,就要从我的经历讲起,请李校长不要嫌我絮叨。”

李慕菲此时没有什么急事,对面前的几个人也很好奇,于是点头道:“你说吧,我听着就是。”

“我叫孙斌,并非南非本地出生的华人,老家在满清统治下的山东,因家境贫寒,又遭遇大灾,家里人活不下去了,我就与去满清做生意的南非海商签了卖身契,得了几个大洋,给家里人留下,我一个人来到了南非。”

“原本我以为要做牛做马埋骨他乡了,没想到在南非这里我不但有了自己的地,自己的牲口,而且还过上了在满清统治下做梦都想不到的好日子,不但衣食无忧,还有了老婆孩子。

“六年前,我又有机会在陈老师开的小学中学了一年,我小的时候一直想去私塾上学,可家里没钱,如今这个梦想终于实现了,我现在可以读书写字了,这几年也不停地看书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知道了许多新名词,知道了许多以前并不明白的东西,知道了满清是侵略者,也知道了他们曾经对汉人犯下了怎样的罪行。

“看得越多,我这头脑就越觉得比以前清醒,仿佛是从梦中惊醒一般,醍醐灌顶,云开雾散,感觉前十几年的生活浑浑噩噩完全是在认贼作父虚度青春。

“每到夜里,我就想起还在故乡的家人,他们还在满清的统治下过着悲惨的日子,我的心就如刀割般难受,睡也睡不着,我离开家乡十年了,不知道他们还活着吗?他们的日子好点了没有?能吃饱饭吗?

“这几年我一直有一个理想,我想回去,想要推翻满清的统治,想要我的家人也过上南非这里的好日子!可我一个人势单力薄,根本就无能为力,我就联络了一些遭遇差不多的朋友,他们几个,”孙斌指了指他身后的五个人:“是我来南非之后认识的,都怀着和我一样的想法,时常往来。”

“我们六人本来也是有雄心壮志的,可几年过去了,我们也明白了,满清那么大,就凭我们几个人是推翻不了的,后来也渐渐灰心了,打算五人攒到一些钱之后,就买一艘小船回到祖国,拼着死掉,也要见一下自己的家人。

“前天我去镇上买东西,听到街上传得沸沸扬扬,说李校长办了个学校,专门培养当将军的,我们几个一合计,如果能当上将军,建功立业之后,手下雄师百万,也许就能打回家乡了,于是我们五个凑了钱,来到比勒陀利亚,希望李校长能够让我们进入军校学习。”

听到这里,李慕菲基本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这个叫孙斌的,是贫农出身,可看来几年来在读书学习上花了很大的力气,说话不紧不慢,语气清晰,条理分明,还不时拽出个新鲜名词,虽然有点啰嗦,但说起话来和一般的农民绝不一样,反倒像个读书人,看那一举手一投足,倒是有点天生的领袖气质。

但他们毕竟见识不多,眼下李慕菲建立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