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部分 (第1/4页)

杨楚生就是“嘿嘿!”后面还有郭老,这老干部不是握手,而是来个拥抱,说太多是废话,就跟赵书记同样的三个字。

“嘿嘿嘿!”杨楚生总得这样笑,地委书记和张专员也在看着他。平县所发生的事,进展如何,张专员时时都在关注。整一件事,跟杨楚生没有见过面,现在见面了,握手之时,也只是几句很平常的客套。

赵书记站在村口,看着一群手里拿着鲜花的小学生,眼睛往新建的学校和医院移,然后又转向村里,转脸朝着地委书记和张专员说“不简单啊。”

“是啊,才几年时间。”张专员的口气也颇有感触,七年前的小家伙,他就有会干出一番大事业的感觉。

“走,到村里走走。”赵书记说着又看着杨楚生,他当代理公社书记的事,也别想他不知道。笑着问“你还兼着红光大队书记?”

“是,我的承诺还没有实现之前,我放不下。”

杨楚生一说,赵书记笑得扬起脸,旁边的一众官员,不管真笑假笑都跟着笑。

地委书记也说“现在应该说,是实现了。”

“但不知道赵书记满意不满意?”杨楚生又接上。

赵书记点着头“怎么说呢,算是实现吧,但离真正的农村式城镇,还有一段距离,不过这已经难能了。”

这一班领导走进村里,也不止赵书记,就是别的官员也都很有感觉。这省委书记又将脸转向杨楚生“你又搞出全省第一个,以后全省农村,就以你们为奋斗目标。”

“唰唰唰……”跟在一边,两只耳朵几乎是竖起来的林文娟,听到赵书记这话,就跟捡到宝似的,钢笔往笔记本上就写。这句话也可以说是赵书记提出的全省奋斗目标,还可以做为头版头条的标题。搞笑的是那位副部长的儿子,他也是记者,但只顾着摆弄挂在胸前的照相机。

“对了,你是那一间,我瞧瞧。”赵书记突然朝着杨楚生又问。

杨楚生笑一个“我不要,我还是住以前的竹寮。”

这话,不但让赵书记瞪大眼睛,除了柳书记之外,现场的各位官员也都有些惊讶,怎么好好的房子不住?

赵书记又想说话,不过这回他可是转过身子,面对着一众官员和记者还提高声音“这就是我们的好干部,杨楚生发扬出的,是我们吃苦在前……”

不会吧?杨楚生听着赵书记什么享受在后,艰苦朴素等几句好传统的话,他就几乎想笑。为什么放不下那间竹寮?不就是因为心中放不下白雪嘛,还优良传统。

“什么叫带头作用?这就是,结合平县前段时间所发生的事,杨楚生是给我们的干部,作出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赵书记说话时,眼睛看的是平县的干部们。

哎呀我的妈,杨楚生看了林文娟一下,这美女正低头写得顾不上他的目光,赵书记现场说的,这又是杨楚生专题报道的一部分,就不怕那位主编又说些是不是她跟采访对象有啥关系的废话。

平县的一班干部,就如一群小学生,在柳书记这位班长带领下,认真听着赵书记讲课一样,一个个听得都有点傻。这样子说,杨楚生的功劳在全县排第一,以后谁还敢跟他过不去。

太搞笑了,既然赵书记都说了,杨楚生那个幽美得全省也是排第一的竹寮,代表着一大堆优良传统和什么带头作用,那报社的记者和电视台的,不将他的竹寮四面都拍上几个镜头才怪。

“走,看看你的竹寮。”赵书记来了,不往杨楚生那里喝杯茶也算是白来一回,剪彩仪式还早着呢。喝杯茶,也可以做出什么指示。

“喂,你真的不想住新房子呀?”林文娟趁着杨楚生在交代负责接待的桂香嫂什么话,赵书记和官员们都走在前面,小声就问。

“我傻呀我,什么艰苦朴素,那是穷得叮当响的时候,有条件还艰苦朴素的,不是假优良就是傻瓜。”

“咯!”这林记者一听,差点大笑。原来这家伙将优良传统掰成两半,优良就留下,传统就扔一边。

现在好,杨楚生的竹寮已经成了他艰苦朴素的见证,电视台的一位记者拍着这竹寮也觉得不够说服力,回头朝着杨楚生喊,然后让他站在竹寮门前,最好还要一只裤脚卷得往上一点,更加好的还得增加道具,肩膀上还要扛一把锄头。

“行了,不用搞那些。”杨楚生才不搞这些,往竹寮前一站,来一个意思意思的镜头就行。

“嗯嗯嗯,来,我们也来照张相。”赵书记突然也说。

这好,官员们呼啦啦就上,都巴不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