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部分 (第1/4页)

“等等,还称没完。”杨楚生一边移动称铊的绳子一边说。

站在他旁边的,还有其他生产队的人,都在等他的数量。

“十二亩地,一共是九千七百多斤。”杨楚生看着账本就说。

乖乖,一亩地八百斤还多一点点,这可是净谷啊!不要说超了平县的历史了,可能破了全省历史记录。

“哇!”不止其他生产队的社员在羡慕,就是同样是第三生产队的社员,也都张开嘴巴在惊叫。

秋月嫂美滋滋地笑,桂香嫂也在笑,反正谁要有注意,就能感觉她们俩的眼神都是一样的,笑中还有另一层意思。

“哎哟,杨同志,嘻嘻!”贵喜的老婆那个乐啊,嘻完还是笑。

“嘻嘻什么?别说得这样肉麻,你家贵喜叔还在。”杨楚生也是笑着说。

社员们这会更是笑大,杨楚生先跑,不然贵喜的老婆手里还有扁担。

“别玩了,我能得多少口粮?”秋月嫂连说带瞪眼睛。

“这个得等一会,先算你们的工分,然后才有结果。”杨楚生转身就往祠堂里走。

突然,祠堂上面的高音喇叭,中断了正在广播的内容,改成一首红歌,然后是陈燕的声音“同志们好!社员们好!现在播放一条喜讯。红光大队第三生产队,今年播种的南优二号杂优水稻,亩产净谷八百一十斤。超过了我们全县的历史记录,这是在我们伟大的……”

“哈哈哈!公社也知道了!”秋月嫂豪放地笑。

山猫这家伙一边用指甲拔着胡子,一边朝着秋月嫂直瞄。这样笑,别人不知道有没有感觉,笑得她身子的前面,也抖得从来没有看过这样爽。

杨楚生也在笑,肯定是水鸡叔听到数字了,赶紧给公社打电话吧。

当这个队长,就这几天最忙了,虽然他们是有承包两个字,但因为是小组的,也得以工分分配。要不然,又是另一种大锅饭的方式。

都在急着等待杨楚生,快点能算出秋月嫂这一组的分配结果。不止是他们组的人在等,其他组的也在等,还有别的生产队的社员都在等。这些苦了多少年的农民,真需要一个现实的,能让他们心跳的惊喜。

杨楚生还没算完,水笋叔却算出个平均数“我的妈,总共四十五人,七千五百斤稻谷,每人平均就是一百六十斤。”

“嘿嘿!”秋月嫂爽得看着山猫手里的香烟,一爽之下,她也想抽一根。

“出来了,听好了,秋月嫂……”杨楚生大声就说。

“哈哈哈,以后我家每天可以吃一顿干饭了!”秋月嫂真的乐了,这一个组因为她的劳力还是最弱,五口人总共是六百斤。四个月,每月一百五十斤稻谷,碾成大米最少也在一百一十斤左右。也就是说,她跟四个孩子,每月的口粮,跟县城的成人非农业人口差不多。

确实,这样的口粮,足以让她的四个孩子,每天都能吃上一顿干的。这什么概念?这是连做梦也不敢想的,不只是她不敢想,就是村里劳力最强的人家也不敢想。现在她一个女人拉扯着四个孩子,竟然也能过起不是温饱,而是稍稍富足的生活了。

农民们还有什么可求的,能吃饱,有点小钱当零用,就算是富足了。

“来,分钱!”杨楚生说着,将上交余粮的钱,也分了。

桂香嫂虽然是抿着嘴巴,但是笑意也太明显了。走到杨楚生跟前,从他手里接过钱,还让社员们大笑。因为她接钱还用上双手,好像小学生在接过奖状一样。

桂香嫂当然是最爽的,她就一个人,还是劳力,每个月能吃上五十斤稻谷,怎么吃也吃不完了。

“嗯,我的稻谷怎么办?卖又不能卖。”桂香嫂接过钱,笑着还得为稻谷太多而发愁。

“多交余粮呗。”秋月嫂拿着钱也说。

杨楚生这一组分完了,准备算另一组的,听桂香嫂说的,也是有感触。这种就是以后会出现的问题,一旦农民粮食足够了,就会显现。这就是农产品过剩,市场却又不准开放的大问题。

“别担心,你要有多余的,两个月后,不用将米拿到市场,我到县城市场说一下,肯定有米贩子到咱们这里来买米。”杨楚生打着算盘就说。

“投机倒把!”贵喜的老婆大声就喊。

杨楚生“噼噼”来一个珠算口诀中的五退五进一,然后说“不投机倒把,你们的稻谷要卖给谁呀?”

“对呀,照这样下去,不投机倒把也不成呀。”桂香嫂也眨着眼睛说。

杨楚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