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部分 (第1/4页)

杨楚生也笑,然后车子一加速,呼地车后面扬起一阵尘土。

“嘀嘀!”进口的人货车还没开进公社,杨楚生就按了两声喇叭。

好家伙,罗书记跟一群干部可是在等着柳书记的,突然间发现灰白色,新得油漆还挺刺眼的人货车,他还不知道这什么车,只是觉得高级,禁不住叫。

“哇……”这回可是不少人的喊声了,因为车子一停,最先跳下车的就是后面的那些家伙,然后杨楚生也下来了,好家伙,这哥们开起汽车了。

“哎呀,柳书记好!”罗书记往车边连跑带喊的。

“这车谁的?”张英红跟柳书记握手完了,还朝着杨楚生问。

“我的,嘿嘿!”杨楚生说完,爽爽地笑。

亲娘的,所有办公室主任都能到外面跟柳书记握手,那些不能出去的,都抢到窗户边,人们的目光才不管柳书记,一齐往杨楚生的人货车瞧。这家伙上班有汽车,这里面还有些人,却连自行车还没有。

柳书记为什么来?其实也有红光大队的事,这三中全会一开完,到京城参加会议的地委书记一回来,马上就是各县委书记,革委会主任都到地区开会。现在柳书记也一样,突然间好像脑子比前个月开窍了一点。

按照地委书记的说法,杨楚生是滨海地区改革开放的急先锋,所以今天她来了,就是要给红山公社开个会。

其实吧,这柳书记连改革开放是改变还是改造都不清楚,反正就是按地委说的说。现在上面这四个字也才是口号,就连地区领导也不大清楚,但改革从农村开始,却已经成了事实。

“杨楚生同志,可以说是改革的先锋,也希望你将红光大队的经验,带动起整个公社。”柳书记最后又说。

“唏……”杨楚生是想笑出声,因为不好意思,变成喷出一口烟。坐在他旁边的张英红,也看了他一眼,感觉他是在得意。

杨楚生当然得意了,也感觉好笑,以前他动不动就被戴上资产阶级的帽子,现在改革先锋的帽子,也同样是这些人给他戴上的。

“现在请杨楚生同志说一说。”柳书记还来个点名。

“什么叫改革?就是改变和革命,是改变,不是改造。”杨楚生就站起来说,好家伙,风光啊,就连罗书记也急忙做起记录。

杨楚生又说“目前最重要的改变,就是要完全放开市场,所谓投机倒把的定位,不应该定位在农副产品的流通上面。”

柳书记在点头,罗书记却在眨眼睛,上半年还就因为投机倒把的事,杨楚生跟县打资办较上劲了,现在却来了这个。

反正吧,杨楚生也知道,改革开放要真正实施下去,还得明年,如果真要让他搞公社的改革,其实也容易,将打资办和治安组撤消就行。他明天还要到地区找张主任,当然是请他参加他们元旦的剪彩仪式。

第395章 地区两位领导

第395章地区两位领导

嘿嘿,现在杨楚生要到地区,也不用跟以前一样天还没大亮赶紧就起来,赶上开往滨海市的第一班车。现在他可是太阳都起得老高了,才从第二个制衣厂里走到车边。

“喂,等一下。”桂香嫂从外面走进来就喊,她手里提着一个袋子,是她自己收的花生萝卜干这些,现在他有汽车,带多点没关系。

“开车小心点呀?”桂香嫂将袋子交给他,还小声吩咐。现在这俏村嫂的心里,对他的关心跟以前当然不一样,多了一层夫妻般的关系。

“放心,春节的时候,我用车送你到滨海市。”杨楚生也笑着说,然后“砰”一声关上车门。

桂香嫂还站在原地,目送他的车子开出厂门,咬着嘴唇又笑。要是跟他春节的时候到他家里,还可能让她脸红。

“呼……”杨楚生的车,一出厂门就加速,让后点上一根三五,美滋滋地笑。

现在吧,他又有一个想法,就是将这条路再筑宽,号召知青们筑路,将来这条路,就命名为知青路。

这人货车一路上特别吸引眼球,他肯定是整个南滨省第一个拥有私家车的。这车也是滨海市民间的第一辆进口车,这一路上吧,心里的那个爽就别担了。

五六十公里的路,还不用一个小时就到了,人货车才一进入滨海市,杨楚生就爽爽地笑。快呗,要是坐那种破客车就要两个多小时。滨海市也没有红绿灯,汽车又少,这哥们的车一直往地区大院开。

哈哈!杨楚生为了能进地区大院,什么工作证,连同省级劳模的证书也带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