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部分 (第1/4页)

“包产到户,已经是大势所趋,这是地区下达的任务。”革委会主任也笑着解释。

“那是领导没有想到,以我们将田地全部归入大队来看,相当不错,虽然国家已经将粮食收购价格提高百分之二十,就是再提高一倍,农民种田还是亏本。只能以机械化代替劳力,我们大队三十个农民,种全大队的田就是赚钱的。”杨楚生还又说。

这可热闹了,罗书记当然第一个叫好,这家伙看着杨楚生,终于有一次他们成了同志加战友。但是其他的公社领导却在摇头,意思很明白,他们没有钱买农业机械。

“如果一大堆农民没田种了,那这些人,也会引发出很多问题。”一位公社书记也说。

“那照你的说法,就是田地才能让农民安心?”

杨楚生看着这哥们又说“农民在口粮无忧的情况下,多出的劳力,是强迫他们自寻发展。别低估了农民的脑袋,如果一些农民能发展起来了,对我们县的经济,会大有好处。而且吧,因为种田是亏本的,到时候会有一些农民放弃土地,导致土地荒废。”

“不管如何,秋收之前,全县都要实行包产到户。”柳书记见说下去也没个结果,干脆来个一捶定音。

杨楚生这个农改办主任,却在会议公开反对包产到户搞一刀切,这家伙的身份,说这话会影响到大局的,柳书记当然会叫秘书,将他叫到办公室里。这是对这家伙的抬举,要是别人,想进她的办公室那是没门。

“杨楚生,你要带个好头啊。”柳书记口气还是挺温柔的。

“最少我们大队不会包产到户,红山公社有没有其他大队也跟我们一样,我也不敢保证。”杨楚生也说。

柳书记差点用上瞪,她的意思,就是别的大队没有钱,买不了机械。

“柳书记,政府要老是不投入,无疑于不给母鸡吃,却每天都要捡鸡蛋。”杨楚生说得还激动点。

“就如有的公社书记说了,多出来的劳力要怎么办?难不成这些人都搞投机倒把?”柳书记也不爽了。

杨楚生昏了就是,反正他也不想说了,这些所谓的领导,其实应该让他们当农民。上面放个屁,他们也闻着香,多说没用。搞不好,他这个农改办主任也不想当了。

柳书记能听下他说的才怪,现在她的脑袋正发热着呢,反正政策就是这样,这家伙要是敢拉改革开放的后腿,她真敢毫不客气。

第419章 包产到户问题

杨楚生就是要拉后腿,反正这次的包产到户运动,农改办并没有跟前次那样积极。因为包产到户也不用他们帮忙,有了联产承包,确实农民们的粮食是增产了,包产到户实行起来也容易。

柳书记很爽,按她的话说,这证明包产到户深得人心。看起来,平县又可能在这场包产到户的运动中,受到地区的表扬。

杨楚生却在想,你要是去年敢说这话,那才是真的让人佩服。

杨楚生就一个临时小机构主任,也无力阻止平县这一场轰轰烈烈的包产到户运动,但他却足以影响到红山公社。

太逗了,全县除了几个知青农场和红山公社,所有的公社在不到十天,就全部实行包产到户,都在忙着重新丈量土地,只有罗书记却想哭。

红山公社,距离红光大队比较远的几个大队,是也实行了包产到户,其他的大队就按兵不动,都看着红光大队的好处呗。也有这个原因,红光大队四个工厂,也在其他大队吸收了不少工人,也让这些大队的农民,增加了不少收入。

农民们不会算账啊,你包产到户了,有钱买稻谷也容易了是不是,不用到市场,跟村里人买就行。在红光大队挣一个月的工资,能卖两百多斤稻谷,也就让农民看出来了,种田就是不合算。所以吧,罗书记往各大队跑啊,这哥们跑累了,结果脸皮厚点,还是往杨楚生的竹寮走。

罗书记真没办法,这哥们真的太逗了,还带着十斤猪肉证,也不想想,杨楚生会没有猪肉证。

杨楚生这家伙在干什么?大夏天的穿着冬天的衣服还蒙着脸,扶着最后一箱蜜蜂往水坑边放。现在他们的柑园已经长得不错了,几年前那箱蜜蜂,已经变成三箱,全部都往这边移。

“罗书记啊,今天怎么有空?”杨楚生将蜂箱放好,边走边闷声喊。

“嘿嘿,还是你清闲啊。”罗书记可不敢以官大自居了,瞧杨楚生的势头,他还懂先打感情牌,搞不好这家伙不用多久,官就比他大也不一定。

“人生嘛,能清闲就享受,不懂享受的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