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部分 (第1/4页)

“当知青的时候,他干的事情就不小。”郭老也帮腔。

“对了,那些回城的知青,生活怎么样?“赵书记还问。

杨楚生放下茶杯,摇摇头说,“不好。”

赵书记又点着头说“上面有文件了,今年知青要全部回城,各地的知青办也要撤消,你们红光大队不错嘛,让知青有更好的发展机会。”

“知青那个不想发展,但难,一是经济问题,二是政策,如果有可能,政策应该向知青倾斜,他们付出的是人生最美好的青春。”杨楚生说到这些就有点激动,说到这些也好,也给他想保留人民公社多了一个话题。

“你来了,不会是知青的问题吧?“赵书记将要让他说话,变成开玩笑的说法,然后和郭老一起笑。

“是关于改制的问题,公社改为区,我还是跟包产到户时的观点一样,最好能适当保留一些。”杨楚生就说了,然后拿起茶就喝。

赵书记听了一时无话,眼前的这个小家伙,包产到户的时候就反对一刀切,现在又来了。后背往沙发里靠“改制是国家制定的,任何人都不能反对。”

“我知道,这是为了适应开放,在农村,也是包产到户的后续,确实,连生产队也解散了,人民公社也要改。但问题是我们公社还有不少大队,现在应该说是乡,没有包产到户,所以应该还得有公社。”

赵书记听着杨楚生说的,又在摇头“开放已经初显成效,也证明老的体制不适应新的发展,你怎么脑袋反倒跟不上了。”

“这个问题,也是模式的问题,包产到户是一种模式,我们也是一种模式,开放也不能一定要舍弃老的模式,事实证明,我们的发展模式,也能跟上开放的步伐,甚至还能超前。”杨楚生在赵书记面前说话,也跟他在跟柳书记说话的口气一样,一点也不含糊。

赵书记又在点头,红光大队就是另一种模式,而且发展还超出全省一大截,只是上面定下的政策,下面就只有执行。

“我们的开放,可以划出特区做为试点,为什么不能给农村发展多留下几种模式。开放嘛,就是在不违背国家法律的基础上,各自发挥出特长,也应该允许各地方找出发展的最好模式,这才叫开放。”

好家伙,杨楚生从东绕到西,反正官员们头脑里已经被开放俩字冲昏了,就是有人说旧社会的模式好,也可以说到开放上面。

“这事很难说,也很难一时分清楚,你有没有写什么报告?”赵书记觉得杨楚生说的有理,特区也是一种发展模式,总之他们的模式比全省还好就行。

有点门路了,杨楚生乐一下,然后将他想写一篇关于保留人民公社的文章,登报的事就说了。

“嗯,这倒可以,到时这文章肯定会送宣传部审批,到时再看吧。“赵书记说完了,冲着茶杯一扬下巴“喝茶吧。”

这事也就这样了,杨楚生也知道,赵书记这样,已经很给他面子了,回到招待所,连夜花了三个小时,将他的文章写完,第二天交给林文娟,然后开着车往香港跑。

第527章 太佩服了

又到特区,杨楚生看着车窗外的热闹景象就笑,感觉好像有一种声音在向他招唤一样。他是会来的,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充满着机会。只是嘛,对于他来说,还没到最好的时候。

“嘀嘀……”杨楚生的车子响着喇叭,直往海关的方向开。本来他想找陈燕,再叫上也是在这边工作和发展的知青吃顿饭,说说话,也想到弟弟楚豪的公司瞧一下,但因为时间关系,等着回来的时候吧。

又是好久没有踏入香港了,杨楚生从海关大楼一出来,叫了一辆出租车就走。

“大佬,香港的房地产怎么样了?”

哈哈!谁要听到杨楚生冲着司机说话的口音,不笑抽就不是人了。头两个字是粤语,中间是标准的普通话,后面的却又带着南滨省口音。

这司机本来还能朝客人笑,被杨楚生一问,顿时脸色一阴,用着大概有四分标准的普通话说“惨啊,香港人惨啊,楼市已经崩盘了。”

杨楚生就是笑,他还跟那位富豪李照机有赌约,就是香港房地产到了八二年,会不会崩盘的赌约。又看着司机问“惨到什么程度?”

“什么程度说不好啦,惨入骨了就是啦,每天都有人跳楼,连一些电影女明星,也输得听说用身体换钱。”司机说完了,还叹一口气。

杨楚生又问“大佬,那你有没有炒楼花?”

“怎么没有,你到街上问问,那个香港人不炒楼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