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2/4页)

对段倚畀之殷。

即便如此,王士珍的地位还在段祺瑞之上。

王士珍33岁的时候,即1894年赴朝与日军作战,崭露头角。

小站练兵时代,他追随袁世凯,为营务会办兼讲武堂总教习。当直隶总督荣禄来检阅的时候,王士珍发明于冰上布桥可供行走如平地,其帆布桥稍加整理又变为小舟,事毕可折叠或拆卸。此公料事如神,故为北洋三杰龙虎狗之首,其智术精警绝伦。袁世凯*山东义和团时,以铁血手段处置之,清廷贵族勒令其必须以安抚为上。王士珍提出一整套策略,先行劝解,次则武力威迫,最后果断捕杀首要,解散胁从,袁氏采纳之,由其参谋山东全省军务。在其策划之下,各路民团死伤惨重。义和团首领且持亲贵令箭见袁氏,袁世凯大感为难,王士珍却满不在乎,出为亲审。其实他并不审问,即推出斩首,袁世凯询问审问进度,答曰已经处决。袁氏大惊,王士珍若无其事,谓罪名为盗窃端王、庄王令箭。袁世凯顿时醒悟,佩服其处事明决。 。。

狐狸和狮子:北洋系的幕僚(2)

创造型的幕僚遇事从容不迫,而富于巧不可阶的创意,这是他为龙首的原因。

1901年,世凯编练北洋常备军。王士珍为第六镇统制。

1905年,两万多精锐北洋军集结直隶河间府秋操演练,王世珍为总参议。声势浩大,井然有序,中外参观者赞其调度有方。

清帝退位时,他为陆军大臣,黯然返回老家乡居。袁世凯称帝前,请其出山,王氏保守消极,袁克定出马恭请,王又拒之。袁克定请其火车上相见谈事,说话间车轮已动,形同绑架,到京后获授陆军上将。袁世凯称帝期间,他称病休假。张勋复辟时,他开门迎之,扶持12岁之溥仪登位,这时他是参谋部尚书。段祺瑞马厂誓师讨逆,复辟分子四散。王士珍继任陆军总长。

他的古文很有底子,文化程度在北洋高阶将领中,居上之上。其人也盲目尽忠清廷,毕生清朝蓝袍坎肩着装,脑后留蓄小辫子,和辜鸿铭、张勋竟是一伙,但他比他们懂得收敛,不像他们那样张扬外露。

他在任时,只穿长袍马褂,从不着军服,也不挂勋章。他的外表决不像职业军人,也不像学者,倒仿佛一个土头土脑的村学究。

他一度任幕僚,时间较徐世昌为短,经济上远不如徐世昌长于自谋。他在北洋系中,算是穷的。他在北京堂子胡同的宅子,还是他的学生卢永祥等人买来送给他的。

到了1926年,张作霖在北京把持政府,还想请他出来组阁,王士珍毫不犹豫回绝了。张氏亲往劝之,王士珍无奈,竟跪下叩头说,我干不成啦,我干不成啦,你饶了我吧!张氏颓然而返,见人说道,聘老(王士珍字聘卿)忽然糊涂啦!

北洋诸大佬中,固有不少利令智昏、死不悔悟者,也有不少保持可贵气节,知道时代冷暖,王士珍、吴佩孚、徐世昌晚年的拒不出山,究属大节可贵者。

纵横家以纵横杀身

徐树铮算得是段祺瑞的首席智囊,有小扇子军师之谓。 早在清朝末年,段祺瑞任第二军军统,徐树铮已做他的参谋长。嗣后徐乃一直做段的副手,他早年曾向袁世凯投剌,因偶然不获知遇,恨恨不已。也是偶然,在客栈中闲居得遇访友的段合肥,后者见其书法遒劲,顿生好感,从此倚为股肱。《徐树铮秘史》中说:“合肥(段祺瑞)视为心腹者,唯徐树铮。帝制将作,力助合肥拒袁阴谋者,徐树铮也;黄陂(黎元洪)就任,造成府院之嫌隙者,徐树铮也;河间(冯国璋)北上,唆奉军截械秦皇岛者,徐树铮也;组织政党,使安福系毒遍天下者,徐树铮也;破坏礼仪,肆其离间政策,而穷兵黩武者,徐树铮也;合肥下野,挑起皖直之恶者,徐树铮也;东海登台,把持政柄,而使内阁屡倒者,徐树铮也。其人之聪明才智,均属不可多得。”

徐树铮1905年留学日本士官学校,不到30岁即任段祺瑞所部第六镇军事参议及第一军总参谋。1916年袁世凯暴卒后,任国务院秘书长。他是秀才出身,但他最为迷信武力。他敬服孙中山先生,始终不渝。1919年徐树铮任西北筹边使兼西北边防军总司令,曾短暂收复外蒙。此事他不特向大总统汇报,也告知在上海的孙中山先生。他在外蒙古期间,倒做了许多有益于蒙古的事,种菜、办报、修路、办银行办学校等等。

薛观澜说:“徐氏对部属甚表亲善,向无疾言厉色。且能循遁善诱,使吾辈致力于国文,每日须写笔记,还要上课两小时。徐亦勤于治学。”徐树铮和柯劭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