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 (第2/4页)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从蒋纬国回溯辛弃疾(9)

蒋纬国也谈到陈诚的功罪定位,明确说:“陈诚反对接纳伪满军,造成东北沦陷,是陈诚最大的一个罪,而且陈诚裁军极不得法,没有配合时间地点。照理说,他应该裁掉不打仗地区的军队,充实战争区域的军队,结果他裁军以后,也没有充实军力。”(《蒋纬国口述自传》307页)

关于抗战末期军队状况,蒋纬国也是痛心疾首,部队资源能够保持三分之二的就算是很好的情况了。尤其是装备方面,日军一个连有9挺机关枪,国民党军队一个连只有一到三挺机关枪。整体火力差距甚大,仅有日军的十分之一。

蒋纬国说,做幕僚必须知命善运,及早知命,明确知命并及时善运,产生作业与行动的思维,所谓思维哲理就是孔子所说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由果思考因,行动哲理则是有始有终。他说,其实很多道理在古书里面都已提及,“但是我发现很多高级将领既不念古书,也不念新书,一直思想僵化”(《蒋纬国口述自传》319页)。

美国来华的一些军中幕僚很佩服蒋纬国的参谋理念。说到美国的一些高级幕僚,美国人说:“你不要以为我们西方人生活在逻辑里面,那些大爷照样是蛋头。”(《蒋纬国口述自传》319页)是以蒋纬国感慨,把打仗的学问拿来运用在人生的任何一个行业,都是可以相通的,因为这些事情的思维哲理是一样的。

关于战备支援,一个战事的案例,上级说可以支持48天,蒋纬国却认为只能支撑8天。这样,这个作战计划参谋之间的分歧相当悬殊,假如按此进攻而不能撤退,危害就大了。蒋纬国分析说,从理论上可以支持48天,但按照后勤物资最少的支援量来做打算,因为其中一样东西没有了,其他的东西再多也没有用处,所有的物资中润滑油一项只能支撑8天,没有一辆车子到了没有润滑油时,还能加汽油就走的,所以他说本案只能支撑8天。后来他的这个案子分析被评为优等。此事说明一个参谋作业必须万倍的细腻,因为这是攸关战略的重中之重。

高级幕僚应有使命感,才能产生优秀的作业,如果只是较为狭隘地理解任务执行,就不免出现疏忽。蒋纬国说,上级交下的任务,到了自己单位之后,要变成本单位的使命,然后根据使命,再交给所辖的各单位,使命就又变成任务。这是一个非常科学的观念,不可以破坏,一旦破坏,军中就无纪律可言了。

高级幕僚对于战略层面的任务,却没有思想上的反应,样样事情都等着逐级授权,就会陷入可怕的被动。想出一个点子之后,须再以逻辑思维来判断点子的好坏。蒋纬国从参谋角度考虑,认为:“权不是要等到授后才有,而是要跟着责任一起来,并且要变成一个制度。责任制度包含了随责任一起来的权力,职责必须进入游戏规则,凡是负何种责任的人,就有该种权力。责任制度是促进行政效率的重要观念,但是一般的长官都是爱权力不爱责任,这是人性的弱点,影响事情进行甚大。”

关于无形战力与有形战力的辩证关系,蒋纬国说,无形战力有三种成分,一是学术,二是意志,三是纪律。他觉得*和专制的差别就在于长官有没有理智,某人的思维理哲如果是科学的,这个长官就是好长官,没有什么危险性,就算是错了也一定有其不得已之处。有形战力则为侦搜力、打击力、机动力、后支力、指通力。有与无,两者结合到最佳点才能放出异彩。

从蒋纬国回溯辛弃疾(10)

对于专业幕僚,应强调其逆序式的思维与顺序式的执行,而这些都需要以学术为基础,有了学术之后,先了解状况,再以学术分析状况,其决心才是客观的,才是有基础的、不会动摇的,否则就会把自己的私心放进去,这种计划一定是最笨的。

蒋介石在与蒋纬国谈话时,常常对于黄埔系的人“忠勇有余,而智能不足”耿耿于怀,所以蒋老先生不断地举办训练班,派遣素质良好的干部出国留学,尤其是到德、日两国,因为这两个国家对于军事干部的培植非常严格,而且这两个国家的民风就是踏实。当年日本邀请德国军事顾问到日本训练军队,德国考虑再三,预备派遣有名的大将到日本,最后有一位迈克尔少校向参谋本部建议:“什么人都不必去,也不必带一本书,只要我一个人去就可以了。”参谋本部问他有何能耐,他说出一套理论来:“我们人派得愈精愈多,人家只学得点点滴滴,我一个人去,向他们说明军事学的道理何在即可,道理弄懂了,就一通百通。其他的是要日本人自己建立军队,而不是德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