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我那迷人的老祖宗发明出来的 (第1/1页)

好在图上是把北面的那座山给画了出来,还标了方向。 宋宁指了一下图里的地方:“县令大人,我们准备在这盖房子。” 对于盖房子的事情,郑高义比宋宁他们都积极,想都没想:“没问题,还有没有什么要帮忙的,你只管开口。” 这么大方? 无功不受禄,宋宁也没好意思开口。 她现在只想赶紧把房子盖好,要是再拖,天气一冷就不好建房子了。 于是,当日大伙选完地方,就开始着手盖房子了。 妇人和能干活的孩子们负责做土坯,男人们打地基,砍木头、做房子的框架。 天祥镇沉寂了这么多年,终于要热闹起来了。 宋大海砌墙的时候,宋宁还专门让他在两个房间掏了烟道,上面再做个烟囱。 宋大海虽然不是很明白,但是女儿说的,他就照做。 宋大海两口子的房间紧挨着厨房,宋宁就让宋大海把灶垒在两间房挨着的那一面,做两个出烟口。 大伙加紧盖房,帐篷里晚上已经冻得睡不了了,有些家里男人多的,盖起来就快,自家的盖完还要去帮别家。 宋宁就是那个要被照顾的对象。 他们家只有宋大海一个盖房子的,就算宋大海再能干,六七间房子一时半会也盖不好。 大伙只要谁家现在不忙,都来帮着盖房子。 宋宁以前只听说过百家饭,还从来没听说过百家房的。 人一忙起来,就觉得时间过得飞快,短短一个月,真是万丈高楼平地起,一个月前还光秃秃的地方,现在已经建了房子,有了烟火气。 虽然里面还不能住人,但至少不漏风。 人们有点迫不及待,当晚就把屋子收拾出来,直接把茅草搬进屋子里,在地上睡。 房子刚盖好,里面都是泥土味,好在白天太阳大,晒几天应该就差不多。 晚上吃饭的时候,宋宁说道:“爹,明天还要辛苦您,给咱们盘两个炕。” 宋大海一愣:“炕?什么炕?” “就是睡人的炕,烧了火能热的那种。” 夫妻俩看了一眼,宋大海就问:“什么样的炕,要不你给爹画出来,爹照着做。” 宋宁听出来的,问:“爹...你没听过炕?” 宋大海摇摇头,柳月兰也摇摇头。 宋宁以前一直以为家里没有炕是习惯问题,毕竟前世南方也没炕。 怪不得家家户户都是床呢?原来这里炕还没出现。 “没事,明儿个我和您一起做。” 这里竟然没有炕?宋宁觉得不可思议,这可是老祖宗的智慧,这里竟然没有? 以前她爷爷住村里,家里就有火炕,冬天躺上去舒服极了,她可是个亲眼见过盘炕的人。 晚上,一家人就窝在厨房的地上睡了一觉。 一大早,父女两个就开始盘火炕。 宋宁指挥,宋大海操作,很快就把火炕的轮廓砌好了。 火炕下面得做些烟道,宋宁把两块砖并在一起,然后一直垒得和外沿一样高,连续做了好几个。 中间留个烧火的地方,墙上把走烟的地方空出来。 赵婶子和孙氏来串门的时候,看到他们两个屋里就像垒碉堡一样的东西,都觉得新奇。 当初大伙盖房子的时候,宋宁就告诉过罗村长,让他提醒大伙,记得在墙上留烟道。 虽然村长也不明白,但是宋宁说的他还是照做,二丫一般不说那等无用的话。 现在,大家伙总算是明白了,听到消息,纷纷都来看宋家盘炕。 听到宋宁说这东西的作用,赶紧回家,也要做一个。 就这么一传十十传百,不到三天,这些人家里都要忙着盘炕。 还惊动了县令大人,专门跑来看宋宁他们家的火炕。 围着看了半天,问:“这东西...冬天真的能热?” 宋宁神秘一笑:“等我们烧了炕,一定请县令大人来体验。” 郑高义自诩见多识广,可是在整个晋朝,都没见过这东西。 “二丫,你是咋知道这东西的?” “额...书上看到的。”我能告诉你这是我那迷人的老祖宗发明出来的吗? “什么书,借我看看。” “还是在我们村的时候,一个老大夫给我看的,那老大夫早没了。” 她爷爷确实早就没了,她也不算撒谎。 紧赶慢赶,在入冬之前,他们总算是住上了新房子。 楚宁站在外面看向他们这一片的房子,总算是有个人住的样子了。 他们逃荒这么久,今天才算是真正的安定下来。 房子终于建好,接下来就该分地。 天祥县的田地基本都在西面,地不少,他们二十户一户分十亩地都还能剩不少。 只是现在马上要到冬天,地是种不成了,这件事情就暂时搁置了。 分地的事情搁置了,但是又有了别的问题,就是天祥县以后该如何发展? 本来这样的事情和宋宁是没什么关系的,可是县令大人拿着舆图找上门了。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