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芝麻糊 (第1/2页)

做黑芝麻糊加一些花生要更好吃一些,家里的花生是从村里拿回来的。 保管不当已经有些回潮了。 昨天找芝麻的时候忘记去找花生,不过只是回潮没有发霉,磨碎了应当也是一样的吧。 几捆芝麻的收获,才装满了半个大矿泉水瓶。 赵叶青把磨芝麻糊的份量倒出来,一小碗就够了。 芝麻糊里面还要加上大米,大米得提前用水泡软一些。 在修建新房子的时候,穆奚在厨房后院的建了一个蓄水池,把井水蓄在里面,连接厨房接了一个敲回来的水龙头,这样就不用每次做饭都得提水进来了。 蓄水池建的高,这样才保证水压足够,只是隔一段时间得往里面倒满水。 赵叶青打开水龙头,把芝麻洗干净滤掉水,放进无油的锅里炒香,等到一颗颗黑芝麻在锅里弹起冒出香味的时候,就可以出锅了。 去了皮的花生也用同样的方法炒香,可惜没有核桃,不然核桃黑芝麻糊要更香一些。 磨芝麻的容器是一个大大的石捣,内壁是一道道被雕刻出来的纹路,用木棍轻轻碾过就能把内容物碾碎。 先磨芝麻,这是个十分需要耐心的工作。 芝麻得用削的圆滑的硬木慢慢磨碎,先粗磨再细磨,直到芝麻磨出油脂。 加入花生和泡好的大米继续研磨,全部磨成细腻的粉状,再倒入开水锅里煮沸加入冰糖。 赵叶青守在锅边,防止糊底得时不时搅动一下,水分慢慢蒸发后,芝麻的香气就冒了出来,锅里也逐渐变得浓稠。 等到芝麻糊熬好了,穆奚还没有回来,两人最近忙的都没有好好吃饭,下午四点多了,她都还没有吃午饭。 她给自己盛了一碗,芝麻香气十足,手磨的要比包装的香很多,她磨得仔细,颗粒也更细腻。 一碗甜滋滋热乎乎的芝麻糊下肚,整个人都舒坦了。 这个天气芝麻糊凉得快,赵叶青把装了芝麻糊的锅放在小炉子上用几颗发红的木炭煨着。 牧草已经堆满了栅栏外面,赵叶青算着数量觉得也差不多了。 穆奚做红砖和水泥的时候她就在割草,做完青贮窖后穆奚又去割草。 现在家里的牧草的储备量已经差不多可以填满一个青贮窖了。 牧草切割的太早水分流失就不会发酵成青贮,得差不多的时间一起处理才能保证发酵质量。 这么大量的牧草就不能用铡刀来处理了,家里有台类似手动打谷机的器械,是手摇的。 中间有两个螺旋开了刃的铁质刀片相互纠缠,把牧草从送料口放进去,手摇搅动几下就能碎成小段。 之前两人刚到草甸的时候看见笔记上记载的原主人养的羊不只这十几头,估计就是大批量处理牧草的时候拿出来用的。 送料口很大,里面需要放了足量的牧草才能转动切碎,只适合大批量处理牧草。 赵叶青抱了满满一捆放进送料口,摇动握把,并不是很轻松,特别是切割到牧草最厚的地方,得上两个手才能转动。 不过摇晃起来了,效率还是比用铡刀快得多。 要不怎么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呢。 切碎了的牧草在切割机底部被吐了出来,下面提前放好了篓子接着。 摇不到半个小时就得休息,手太酸了。 等穆奚回到家的时候,牧草已经被切碎了五分之一。 他把牧草卸下,走过来换手,“你去送料口放牧草就行,我来摇” 赵叶青拦住了他的手,把他往厨房里拖。 “先洗手吃东西。” 穆奚洗干净了手,手里被塞了一碗温热的黑芝麻糊。 芝麻糊入口香甜细腻。 肯定磨了很久。 穆奚仔细吃干净,把碗洗了,“等把牧草弄完,就休息几天吧。” 仔细算下来,两人为了入冬做准备,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了。 几乎每天都在忙忙碌碌。 见赵叶青点头,穆奚笑了笑。 “那到时候去湖边走走,或者是去山里转转。” 相比于山里,还是湖边安全一点,赵叶青看着头顶的腊鱼,“还是湖边吧。” 鱼还是新鲜的最好吃。 后面菜园子的蔬菜也成熟了不少,秋播比夏播种要收成好。 有了番茄还能做番茄酱,到时候再留条鱼做红彤彤炸的金黄的松鼠鱼。 像是期盼着发工资似的,有了盼头切牧草都来了精神。 晚饭还是煮了面,剩下的时间两人都在切草机面前工作。 加班加点两天时间把牧草全部都切碎放入了青贮窖。 放入牧草后还得压紧实。 反正最近要囤过冬的柴火,穆奚砍了一棵树,锯下来一大段木头,在牧草上面来回滚动碾压。 碾压时候解除的最面上一层怕有有害菌,还薄薄的撒了一层盐。 最后用塑料膜布铺满压实了。 上头还得有些重物。 除了在外层的塑料膜布上铺了树皮以外,还隔一段距离压一些木头块。 原主人采取的应该是普通的地表青贮,有经验的牧民知道怎么降低青贮发霉的风险,他们都不行了,没那个经验不敢冒险。 家里专门用来做青贮的塑料膜布还剩下足够两次的份量,他们得在这两次内积累好经验才行。 普通的塑料膜布不符合标准,在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