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间作套种 (第1/2页)

本来是打算种黄豆的,可转念一想,黄豆和玉米可以套种啊,这不又省了一块地。 套种黄豆后,黄豆的根瘤菌还能给玉米提供氮肥。 间作套种就是在同一块土地上面,按照规律的行、株间距,种植不同种类的作物。 间作套种的作物可以是高矮搭配着种植,例如玉米除了套种黄豆,还可以套种辣椒。 因为辣椒在夏天的时候,被剧烈的阳光直射,非常容易得日灼病,和玉米套种,玉米高高的枝干和叶子就能帮它挡住大多阳光。 间作套种的搭配很多,有一些植物的特性之间还能起到促进生长和防病虫害的作用。 春季的种植决定了两人接下来一年时间能不能吃的饱。 赵叶青的目标不只是为了吃饱,还想要吃好。 对于这次的计划,她思考得格外仔细。 “玉米最容易染上的虫就是玉米螟,套种大蒜的话,大蒜的气味比较刺激,能够抑制玉米螟和蚜虫。” 穆奚点头,“套种南瓜也可以,南瓜开的花会吸引玉米螟的天敌黑卵蜂,也能够起到防止玉米螟的作用。” 这倒是她不知道的,闻言赶紧在小本本上记下来。 作物之间也有些是相克的,比如南瓜和土豆,这相克倒不是说这两者不能一起吃,只是种在一起会互相传染病虫害。 间作套种听起来复杂,其实底层逻辑很简单。 搭配遵循:一圆一尖、一高一矮、一上一下,在大致方向上,基本就不会出错了。 一圆一尖是指叶子,圆叶子大部分是豆科植物,尖叶子大多数是禾本科植物,这两个科属的作物是相辅相成的。 一高一矮就是像玉米套种辣椒一样,用高杆和矮株搭配。 一上一下是指果实,玉米如果和红薯套种,玉米的果实在上,红薯的果实在下,不会形成授粉的争夺。 红薯是要种的,可她不打算和玉米种在一起。 红薯皮实,就算不和玉米种在一起也不会影响产量。 她更倾向于玉米混种大豆或是混种大蒜。 家里养牛羊鸡都需要玉米来作饲料,最好是尽量选择能保证玉米产量的作物。 “那就多种一些玉米,大蒜和大豆一起套种。”穆奚考虑家里的情况,分析道, “把第二排的两块地合为一块,都种玉米,家里这么多张嘴,只有不够吃不会吃完。” 这话说的倒是没毛病。 可她还有想种的,“想种花生。” 可以炸着吃,撒点盐当小零食,做菜放一点,或是做成花生酱都很好吃。 赵叶青坐在桌前的板凳上,手里的笔在纸上戳戳点点。 穆奚站在她的身后,伸手拿过笔,弯腰双手越过她的肩头,在纸上修改了一下,下巴抵在她的头顶, “可以这样,把第二排的左边这块地分成两半,一半和玉米地合为一块大的,另一半用来种花生。” 花生的产量不高,就算是种一亩地的花生也没多少,榨油肯定是不行了,产量跟不上,地也不够多。 两人只是用来偶尔吃吃,半块地倒是也够吃到明年再种。 “行,那就这么决定了。” 在里面种植大蒜只是为了防止玉米的病虫害,主要还是以玉米为主,大豆次之,大蒜则是为辅。 确定好了要怎么种植,两人洗漱完就赶紧上床睡觉了。 这不算还不觉得,一算日子,时间当真是紧巴巴的。 水稻和糯稻步骤最繁复,先是得晒种,晒种就得晒两三天,还得是大晴天才行。 两人起了个大早,把稻种都拿了出来,好在今天是个大晴天,虽说太阳不算热,可也足够用来晾晒春播的稻种了。 稻种得翻晒,赵叶青把木耙子拿出来,“看这天气,要是明天还能有这么好的阳光,估摸着两天就能晒好。” 她用木耙子把稻种推平,晒到中午出来翻一次,下午又翻一次,黄昏西晒时再翻,一天要翻动三次左右。 穆奚拿着锄头铲子耙子出门,先把鱼塘和稻田挖出来。 晒了两天,赵叶青抓起一把稻种,感受到种子里有丝丝暖意,这应该就算是晒得差不多了。 晒完了种子,还得选种,之前在梅山的时候,种的那一次水稻,累积了一些经验。 她这次还是打算用清水选种,把水稻和糯稻的种子泡在水里,上浮了的种子就不要了。 把选出来的种子泡进石灰水里头,这也是原主人的笔记里写的,作用应该是能给种子消毒杀菌。 石灰药效简单粗暴,泡过了石灰水的种子还得捞出来,再浸泡清水。 浸泡半小时后捞出来,再放进石灰水里,重复两次消毒漂洗的操作后,才算是把种子处理完毕。 全部倒进盆里,用保鲜膜封起来,放在外头继续晒,得晒三天。 穆奚没有先挖鱼塘,而是先把稻田挖了出来。 等这两天把种子晒好了,稻种还得先放进稻田育苗后才能插秧。 育出秧苗得一个月左右,赵叶青十分担心今年的气温又持续走高,得赶紧把地整理出来育苗才行。 两种稻谷都得育苗,计划的两块田地都不小,这毕竟不是现成的田地,得先除草再深耕整土放水。 相当于开荒种田,工程量属实是不小。 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