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三岁看小七岁看老(5) (第1/1页)

终于,周绍林重新给姜如包扎完毕。 他松了一口气,还好,妈妈很听话没有动,不然包扎起来就麻烦了。 他满意地看着自己包扎的成果。 虽然是第一次,但是还不错。 “妈妈,该睡觉了。” 周绍林把姜如拉到床上,让她躺好,给她盖好被子,又把空调打开,设置好时间。 他放下遥控板,回头看了一眼。 姜如正乖乖地躺在床上,眼睛睁得大大的看着她。 他又走到床前,把被子掩了掩。 “妈妈,你好好休息,我先出去了。” 姜如目光一直随着他,直到他出了门,才收回来。 【说实话,多好一孩子啊。真的看不出来,他是有偷窃癖的。】 【一个人的外在和个性的形成,和父母的遗传以及环境有关。任务目标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外在气质优秀很正常。 患有偷窃癖一般是心理层面的问题,一开始是处于一种报复心理,之后形成了一种行为习惯。 而且,宿主所看到的很可能只是任务目标的表面。一般情况下,患有偷窃癖的人都是有性格缺陷,报复心强的。】 姜如脑海里浮现出周绍林的身影,又想到原主的所作所为,不由心疼。 【你把偷窃癖相关的资料还有有效的治疗方案以及成功案例给我整合成书籍,我先看看。】 【整理资料,要五个积分,宿主还要吗?】 【嗯。】姜如闭着眼睛,外面看着仿佛睡着了一样。 却说周绍林,回到自己的房间里,就感到坐立不安,有种什么东西在心底堆积的感觉。 他坐了几分钟,又站了起来,走到姜如门口,站了一会儿,听见里面没有声音,就小心翼翼地开了门进去。 进去的时候,他肾上腺素提升,莫名的有些兴奋,双眼有点儿泛红。 看到姜如紧紧闭着眼睛,已经睡着了。 他心下一松,仿佛有什么东西从心底消退了。 周绍林给姜如盖了盖被子,然后又轻手轻脚地走了出去。 他不知道的是,他关上门以后,姜如就睁开了眼睛。 整个晚上,周绍林进来十一次。 几乎每隔四十分钟左右他都要进来看一看。 【看来他还是很担心原主的。】姜如感叹。 在原主的记忆里,她和周绍林的关系一直很僵硬。 两人一见面就是吵架和冷战。 正确的说,应该是原主斥责辱骂周绍林,周绍林一言不发,于是原主更气,口不择言,什么话都能说出口。 姜如在原主记忆里看到最深刻的就是一句话——三岁看小七岁看老。 原主坚定地认为,周绍林从根子里就是坏的,从小就喜欢偷东西,长大后也喜欢偷东西,最后偷东西被人打死也是活该。 姜如问过十一,为什么她这样的人也能祈愿。 十一说因为原主虽然对他儿子这样,但是却在一生中捐过很多钱,帮过很多人,积累了不少功德,所以才有机会祈愿。 姜如寻找过这句话的根源,可是记忆里并不是很深刻。 只隐隐记得在周绍林七岁左右的时候,经常偷保姆阿姨的东西,人赃物证俱全,保姆阿姨告到了她的面前。 之后又出现过不少次保姆告状的事情,再后来,周绍林上了初中,开始住校,不用保姆了才没有再被告状过。 每次保姆告状的时候,原主就特别地生气。 经常性把三岁看小七岁看老这句话挂嘴边,说家里又不是没有钱,偏偏还要偷东西,现在就可以看出,周绍林以后不是个什么好东西等等一系列话。 姜如在原主的回忆中,看到小小的周绍林从一开始听了她的话,低着头道歉,到后面的反驳,再到后面的沉默。 她发现了其中的细节。 那就是在保姆告状的时候,他并不是每次都会反驳。 而他反驳一两次以后,就会有一次不反驳。 这说明了什么? 根据偷窃癖的形成原因,可以推断出。 周绍林第一次之所以偷保姆费东西是为了报复保姆。 可是他为什么要报复保姆? 结合那个保姆的态度,不用思考就知道,因为保姆欺负他了。 要么是骂他说了不好的话,要么是吃食上苛刻他了。 当时原主工作十分忙,所以把周绍林是全权交给保姆来照顾的。 在根据后面多次保姆告状以后得到的赔偿,姜如就肯定了,中间有很多次是假的,是保姆为了赔偿故意搞出来的。 而她每次这么做以后,周绍林就会被原主骂,他的心理就会不舒服。 所以他出于一种报复保姆的心理,实行了主动偷窃。 于是乎,恶性循环。 姜如从记忆中找到了根源,便决定要找到那个保姆。 如果保姆不承认的话,她不介意花积分买一颗真话丹的。 第二天,一大早,周绍林就醒了过来。 他看着有些陌生的屋顶,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 平时的时候他都是住校,就算是不住校,他也是呆在学校附近的房子里,自从上了初中,就很少到这儿来了。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