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 (第1/4页)

“对不起,加藤英先生,这位是我们刚刚聘请来的技术专家,将有他来考核日方的技术是否达到我方的要求,在事先约定,技术专家的时间是根据我们谈判的需要随时可以更改的,所以这不是对日方的不尊重,而是我们认为现在有必要对日方提出的技术参数进行审核。”

不知道是翻译的不专业,还是相互之间的语法不太一致,春江县请的那个日语翻译将加藤正英的名字翻译成了加藤英,李建不由得偷偷笑了起来,这个时候的加藤英应该还没有出道吧,想必那些促进中日友好交流的影片还没有开始录制,这位谈判代表,应该不知道他如果改了名字,在大陆今后会更加受到欢迎。

“纳尼!”

加藤正英对于翻译翻错他的名字并不是十分在意,因为这就是个音译,可是对于李建是技术专家的事情,他表示无法相信,这可是审核价值几百万美元的产品,不是几块几十块的玩具,中方的官员难道就是为了培养自己的后代,甘愿冒如此风险。

当然,加藤正英不认为自己公司的产品是有风险的,他们的设备在使用中一直得到的都是客户的好评,当然那昂贵的维修费用和产品零件更换率不在此列,那是为了更好的让设备得到运转。

不过他还是为了中国官员的胆大而暗暗吃惊,

“那么,请你们技术官员对于你们的疑问进行考评吧,我希望经过考评,你们能够认真的考虑一下,是否要订购,我们再杭城和桂城的谈判组现在正在谈判,而在非洲,哪里还有几只安装队等着我的同事们前去帮助调试。”

李建知道,这是对方的谈判伎俩,远在非洲的安装队伍,是绝对不会沦落到需要这几个谈判人员去帮忙的,如果真的那样,恐怕这几个人也没空在这儿磨洋工了。

张嘴就是流利的日语,让正在后方窃窃私语嘲笑春江县使用的还是白炽灯的会议室,代表团衣着陈旧老土,翻译磕磕巴巴经常翻译错的日方代表人员,顿时压低了声音。

他们想不到,竟然突然冒出个小年轻是技术专家也就罢了,竟然还懂日语,而且是如此流利,要知道这个年代,懂日语的人不是没有,可都在大城市,像春江这样的县城,能找到给他们当翻译的这样的水平的人,已经很不错了。

难道李建去过日本?

可这又不是在东北,侵华日军留下的后裔应该不多啊!

“关于nsssp算法,你们的产品容错率是百分之十九点八,欧美公司的产品在百分之十九左右,不知道贵方对提高产品容错率方面是否有什么改进?”

听着李建开口,加藤正英笑了,如果李建问别的问题,他还说不定不好回答,可是这个问题,加藤正英却是早就胸有成竹,并且在心中给李建按上了一个不学无术不懂装懂的纨绔印象。

容错率就是通讯发生错误的时候,能够容忍错误信号在正确信号之中所占的比率,如果按照这个容错率来讲的话他们公司的产品是比欧美公司产品略微低了零点一个百分比,可是这是因为用的算法不同,如李建所说,他们采用的nsssp算法,是经过立方扩大之后的结果,实际上如果按照欧美同等标准的话,不但不低,还是要高出三五个百分比的。

所以,这些大陆的官员是脑子烧糊涂了吧,派这样一个混资历的人过来。

对于容错率来说,这是一个无法根除的问题,在从声波信号变成电信号又转变成数字信号的过程当中,不可避免的会有误判和误传输,若要提高,完全受制于音频信号接收器与电子信号之间的转换。

第五十三章 还价三百万

什么时候国内有这么高的技术水平了,不对,如果有这么高的技术水平,何至于万门机仍然不能生产。

想到这里,秦远之从摆放着他名字的桌子后面站起来,准备走到李建身边,却见李建已经拿着谈判桌上的笔,在上面写了几个看不懂的日文。

“纳尼,你说我们的只是最初级的双绞线,只能评为一类,而你们使用的是二类双绞线,这不可能,阿尔卡特贝尔和朗讯都没有最新的传输介质,你们中国人怎么可能有,一群劣等人,你拿出来看看。”

加藤正英被气急了,情不自禁的宣泄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他急了,如果李建说的是真的,那么今后真个世界的通讯业不得不面临被中国人分一杯羹的现实,日本企业的生存空间,必然会进一步缩小。

“劣等人,我看你们才是劣等人,数年时间明知道传输介质影响数据准确性,却找不到解决办法,还是回家里吃奶去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