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耻” (第1/4页)

房间内,三个日本人都在盯着陆时,

他们已经感觉出来了,这个年轻的中国留学生对夏目漱石有着极深的影响,甚至可以一句话改变夏目漱石的决定。

但想想也没什么好惊讶的,

陆时是谁?

《镜报》的掌舵人!

正是因为他的慧眼识珠,才能让《我是猫》在英伦取得巨大成功。

三人表现得毕恭毕敬,保持着标准坐势,双手交握在身前,显现出无比的虔诚,脸庞更是没有一丝一毫的松懈,只有敬仰和尊重。

吾辈好奇地看着,

“喵呜~”

小家伙大概是觉得日本人很有趣吧。

陆时其实也觉得十分有趣,

论年龄,

岛崎藤村,1872年生人,29岁;

长谷川辰之助,1864年生人,37岁;

正冈子规,1867年生人,34岁。

跟他们相比,二十出头的陆时简直就是一个毛头小子,却被如此敬重,与日本论资排辈的现状截然相反。

陆时沉吟片刻,

“长谷川先生,坦白讲,我还挺喜欢你的《浮云》。”

长谷川震惊,

“啊这……”

转而露出欣喜若狂的表情。

陆时说道:“我没记错的话,主角名字是‘内海文三’,对吧?”

长谷川连连点头,

“是!文三是一个正直的青年,他渴望克己奉公。然而,在官场中,这种正直和清廉却无法得到应有的认可和保护。相反,他受到了同僚的排挤和上司的打压,最终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

陆时“嗯”了一声,回忆内容,

在《浮云》中,长谷川对人生的虚无和飘忽不定展开了思考,的名字便是佐证。

这种无可避免的“虚无”,算是日本作家普遍的情绪了。

长谷川见陆时不说话,便问道:“陆教授,你欣赏我作品的内核吗?”

陆时笑笑,没有正面回答,

他思索几秒,说: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长谷川脸色变了变。

陆时引用的是《沧浪歌》,楚辞,

这是渔夫劝屈原的话,意思是当沧浪之水清的时候就洗我的冠发(缨指系在脖子上的帽带),沧浪之水浊的时候就洗我的双足,意在劝屈原审时度势。

长谷川低头,

“看来,陆教授并不认可。”

陆时喝了口水,没搭腔。

长谷川遂不满道:“陆教授可记得屈原怎么说的?”

陆时不由得来了兴趣,

“有意思……你竟知道《楚辞》?”

汉学在日本一直占据重要地位,持续到现代,但《楚辞》确实偏门了些。

长谷川解释:“我给伱们的朝廷工作过。”

陆时诧异,

“啊,是这样?”

长谷川继续说道:“屈原说,‘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是这样的。”

背得倒是没错,

陆时看了对方一眼,笑道:“这话别人说来或许有些说服力。”

长谷川整个脸涨得通红,

他以“文学不是大丈夫的终身事业”为由停止了的创作,随后入世,当翻译、当编辑、当教师,甚至当清朝的北京警务学堂的干部,

所以说,屈原那句话跟他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房间内的气氛有一丝丝诡异,

“……”

“……”

“……”

整整一分钟,没人吭声。

陆时摊手,

“长谷川先生,这没什么的。你可曾听过元稹?”

长谷川点头,说道:“唐朝的大诗人,我当然听过。‘贫贱夫妻百事哀’嘛~”

“额……”

陆时有点儿懵,没想到对方印象最深的是这一句,

他轻咳道:“那确实是名句,但我想说的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句你肯定也是听过的。”

长谷川点头,

“是,这句非常有名。”

或许是为缓解尴尬,一旁的正冈子规也插话进来道:“这应该是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