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睡不着了! (第1/5页)

好书推荐: 绝世武神录

陆时拉开车窗帘,

斯德哥尔摩的傍晚便如伦敦的午夜,

寒风凛冽,

静默无声。

这座城市仿佛被冰块填满,一切都变得沉寂而神秘。

陆时的手指节都被冻得发白了,

刷——

他拉上车窗帘,

“真冷。”

旁边的庞加莱附和道:“幸好托翁选择待在酒店,以他七十岁的高龄,肯定受不了这个温度。对了,陆教授,怎么不见萧先生?”

陆时撇撇嘴,

“之前我和老萧联合起来怼了瑞典文学院,他肯定不愿意来触霉头。再说了,蒙森教授也……哼哼……”

总之,萧伯纳溜得很快,或许也有法国人血统。

庞加莱不由得笑,

“说起这件事,你准备怎么解决?”

陆时沉吟,没有回答。

旁边的罗兰却说道:“陆教授本就和蒙森教授一样,是历史学者。既如此,当然要拿成果说话。”

庞加莱:“……”

小老弟可真敢说。

跟蒙森比成果?

那得多难啊……

要知道,蒙森写《罗马史》时有个梦想,就是以后的罗马历史研究者看他这书就够了,不需要看前人的史料。

敢以此为目标的学者,能没几把刷子?

庞加莱问陆时:“陆教授,你觉得《罗马史》有缺点吗?或者说,你是怎么看待那一系列作品的?”

陆时摊手,

“缺点肯定还是有的。就比如,他只写了罗马共和国,却不写罗马帝国。”

有一本书叫《罗马帝国衰亡史》,成于1788年,作家是英国人爱德华·吉本。

这本书从哈德良时代开始写起,与《罗马史》的时间轴非但没有重合,之间甚至还空了150年的间隙。

由此不难看出,《罗马史》确实不全。

当然,也是罗马跨度长所致,

长得离谱。

罗兰说:“这个不算吧?蒙森教授自己说,他认为凯撒之后的罗马已经变味了,凯撒是罗马最后的卫道士。这是他不往后写的原因。”

这一点确实,

在《罗马史》第五卷,蒙森写道:

那真是一个陈旧的世界了,即使凯撒那般得天独厚的爱国心都无法使它回春。黎明必待黑暗过去始得回返。但凯撒至少在酷热的正午后,带给疲困的地中海人一个尚可忍受的黄昏。

史诗感扑面而来。

陆时轻笑,

“蒙森教授笔下的罗马是分裂的,我想,这跟他善于描写战争场面有关。”

罗兰点头道:“《罗马史》最精彩的两部分,分别是汉尼拔战争时期和凯撒时期,着于兵事笔墨极多。但‘分裂’一说从何而来?”

陆时回答:“汉尼拔战争,就以第二次布匿战争为例,现在普遍认为的英雄是谁?”

罗兰:“大西庇阿?”

庞加莱:“马塞卢斯?”

两人说了两个名字。

陆时“嗯”了声,肯定地说:“他们都是。而且,蒙森也很客观地进行了表述。从这一点不难看出,他是赞扬罗马元老院的,他笔下的罗马人民充满激情和活力。”

“啊这……”

罗兰反应过来,

“这么说来,蒙森教授写第五卷的时候,画风一转,开始夸赞凯撒、诋毁元老院,有些奇怪啊……”

从人民史观到英雄史观,

态度变化非常大。

也难怪历史学界对《罗马史》存在两种观点:

一、罗马人民和元老院的奋斗史;

二、凯撒传记。

罗兰倒吸了一口凉气,

“陆教授,伱难道觉得是抄……嘶……”

陆时白了他一眼,

“那怎么可能!?”

罗兰尴尬,

“我刚才什么也没说。你们什么也没听见。”

庞加莱插话进来:“史学观点骤变有两种可能。其一,《罗马史》共分五卷,从1854年写到1885年……三十多年,什么事情是不能变的?”

罗兰问:“其二呢?”

庞加莱解释:“第二种可能是个人喜恶。坦白讲,我读第五卷时,感觉蒙森教授对凯撒抱着极深的感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