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巫支祁 (第1/2页)

巫支祁的名号,黄半山当然听说过。他可是传说中的淮水水神。根据《山海经》记载,“其形若猿猴,金目雪牙,轻利倏忽”。长得俨然是猴子的面目,法力无边,尤其擅长制造水患,祸害人间。正逢大禹治水,路过此地,见巫支祁作恶,命令天神将其擒获,锁了起来,关在一处深井之中。

其实,巫支祁本是舜帝时代的一位部落首领,他们部落就在江淮流域,因而对水文地理知识非常了解,尤其对于淮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所有河流都了如指掌,所以有了“水神”的名号。

大禹治水多年,未见成果,于是亲自向巫支祁请教。这才把本来水来土屯的方式,改成了“疏凿”的方法,根据各条河流的地质情况逐一疏导,终于治好了水患,才天下太平。

此事过后,巫支祁恃功自傲,处处与大禹作对。结果被大禹联合其他部落杀死,他的三个儿子鸱脾、桓胡和奔云,也都被斩首。

小儿子奔云的后人,后来流落到一处叫长右山的地方,定居下来。由于他们相貌奇特,双目深陷,鼻子扁平,尤其舌头比常人要长上很多。所以慢慢的,人们就管这处山叫“长舌山”。

记载同时期地理情况的着作《山海经》中的《南山经篇》之中,就记载过长右山的风貌。晋代风水大师郭璞《图赞》中也记载过,说这里的居民,“长右四耳,厥状如猴。实为水祥,见则横流。”

这一支巫支祁的后人延绵至今,也继承了一些祖上的秘法,在治病救人的方面尤其神通。而且他们的相貌虽然有改变,但一条长长的舌头,却是千古不变。

黄半山对这些古籍也曾看过,听李星野一说,倒是没发现什么破绽。只能连连赞叹,华夏文明绵延千年,巫家后人尚存,实是难得。又感慨表姐不仅人生得天仙一般,而且交友广泛,认识这样有本事的人,真是该好好答谢一番。

还拽着李星野问表姐什么时候再来。

李星野面对黄半山那一副跃跃欲试的表情,僵硬地咧嘴笑了笑,偷偷擦擦脑门的汗,暗道侥幸,幸亏自己机智,把铁头的身世勉强圆了过去。

这时,那位老大姐醒了过来。

“黄大夫醒啦!哎,为了给我家秀清治病,把您也累倒了。真是太不好意思了。您醒过来就好啊!”说着,又伸手摩挲了一下杨秀清的额头。

“我家秀清不知道什么时候也能醒过来啊。”

黄半山看看那个沉睡的少年,眉头又皱了起来。

李星野这时偷偷把他拽到一旁,让他想办法把大姐带走,自己好和铁头医治杨秀清。

黄半山点点头,走到病床旁边,掀开被子一角,摁住杨秀清左手的寸关尺,感觉触手冰凉。“孩子脉搏虽然乏力,但还算平稳。之前的中药调理,恐怕不对症,因而也没有见效,实在惭愧。我看他现在的脉象,是胆经湿热导致的嗜睡之症。我有个简单的法子,而且立竿见影,不知大姐可愿意尝试。”

老大姐现在是溺水之人,但凡能抓住什么东西,都绝对不可能放手。她赶忙连连点头。

黄半山接着说道:“只需要用银针刺穴,以督脉为主下针,在百会、四神聪、印堂、丰隆、足三里这几处要穴,逐一针刺。用这种针法,理气化痰,调神醒脑,正是对症之法。而且,没有任何副作用。”

老大姐不禁抓住了黄半山的肩膀。“黄大夫,这种治法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啊?”

黄半山点头道。“当然是越快越好。”

老大姐双手激动地合在胸口,连连作揖道:“求黄大夫尽快试试,助我儿赶早醒来。”

黄半山上下摸了摸兜。“实在抱歉,今天出门匆忙,没有带上银针。看来得医院附近转转,有没有药房还在营业,看看能否买的到。”

老大姐早就急得跺脚,她赶紧对李星野说到。“小伙子,麻烦您照顾一下我儿,我出去一下就回。”

黄半山回头冲李星野眨了一下眼。“大姐,深夜出门,实在是不安全,我陪您一起去。”

屋里醒着的只剩下两个人,李星野长出一口气,问铁头准备好了没有。

“星哥,咱快点干吧。”铁头又伸出舌头舔了下鼻尖。“对了,你们家附近有没有跳广场舞的地方?”

李星野半边脸抽动了几下,陪着笑脸道。“小祖宗,这趟活干漂亮了,我天天晚上陪着你去跳。”

铁头从兜里又掏出三枚干枯的柳树叶。

柳树,在古代被归入“冢树”一类,和槐树一样,本身阴性极大。只适合种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