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华夏重宝 (第1/2页)

好书推荐: 万域龙神 重金求子

染尘先生叹了口气,“谈何容易。“

灰老爷子本来是把自己的一口气息通过松子渡给李星野,想盖住他的人气儿,蒙混过去,偷偷带着他来涨涨见识。没想到上来就遇见功力远超自己的前辈胡染尘。

这胡染尘可是东北首屈一指的仙家胡三太爷座下的仙家,比自己的地位可高太多了。

但刚才李星野站出来替自己摘干净责任,又见染尘先生态度和蔼,他就凑过来帮了句腔。

“染尘先生,这个后生久在世间行走,也许经历过一些事。难为他有这份心思,能不能跟他说说。反正咱们商量了那么久,也没有个主意。“又叹了口气道。

“总比眼睁睁看着这几千年的宝物毁于一旦的好啊。“

染尘先生抬头看看月亮,说道。“李星野,先跟你说个分明。我有一门术法,能乱人心神,可以抹去你今晚的所有记忆,但同时可能会伤你神志。这里的东西事关重大,你现在选择听或者不听。“

李星野的好奇心早被勾起来了。自己东练西练也不会几招术法,人家这大江南北修行的仙家都济济一堂。能和这里的高手多聊两句总是好的,就算回头忘了,也比扭头就走后悔一辈子的强。

至于伤不伤神志的也没什么,反正自己都大学毕业了,也不用怎么费脑子了。

染尘先生见他同意,就缓缓道来。

原来,这处矿坑下,埋藏的,是上古轩辕黄帝亲自铸造的神器——黄钟。

黄钟最早在《周礼》中有所记载,后来在《楚辞》等文中也有记述。当年黄帝亲自铸造,是乐器之祖,在《史记》中,司马迁赞誉黄钟是“万事之根本“。

但它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够召唤至阳之气。所以古代有个成语叫黄钟大吕,黄钟是华夏古代音韵十二律中六种阳律的第一律,大吕是阴律第一律。

蚩尤之乱平定后,天下战事暂歇,但各处山川又频发洪水地震,于是黄帝根据中原三条龙脉的走向,选了一处地眼,把黄钟藏于此处,用至阳之气镇压住地气。才止住了这场灾难。

黄帝为大智慧之人,曾请教于道教先祖广成子,并着述《黄帝内经》,为中医以至世人修行打下基础。

而天下九窍之外的生灵修行,也是受益于黄帝,其关窍就在于这黄钟。

古人把世上的活物分为五种,即蠃鳞毛羽昆。人类的修行和术法之道,其他禽兽之属不能适用。由于天生比人类少了孔窍,又没有先师指导,他们只能自己慢慢积累阳气,以冲破修行关窍,才能开始修行之路。

但由于他们本身就是阴体,吸取阳气的途径有限,一般也就于月圆之际拜月修行。

有的碰巧被人见到,就产生了诸多民间传说,如狐狸要想化作人形,就必须捧着人的骷髅头骨,对着月亮祭拜云云。

只有积累了足够的阳气,打开了关窍,才算是修行的开始。这之后各显神通,是入深山避世修行,还是入人间积累功德,甚至用邪术吸取人类阳气,都是各自修行之道。

可是最难的就是第一步。

毕竟拜月积累太慢,阳寿有尽,大多数没等积累到足够的阳气即抱憾而卒。

直到有仙家发现了这处黄钟所在,带领本族中天性卓越的后辈,利用这里澎湃的阳气,可以一举冲破修行的关窍,如同习武之人打开任督二脉一般。

而且后来的仙家发现,如同月圆月缺,往返始终,每六十年,这里的阳气便积累到巅峰。

为作纪念,不忘根本,南北各路修炼的仙家便每六十年来这里拜祭一次,不仅是感激这黄钟赐给我们修道的机会,更是警醒自己及后代,能有今天的术法,是华夏先祖黄帝恩泽所致,万万不能利用术法祸乱人间。

但毕竟禽兽之属修行之路实在艰难,需要机遇和能力的多重作用,能修成人形来到这里的只有几百名。已经好几届祭祀见不到新面孔了。

当然,也有可能有的仙家淡泊隐世,不愿意来参加的。

不想几年前,沧海青龙山的常家三爷传信,说黄钟聚阳地被一群人当做矿场,大肆采挖。如此而行,不消年余,黄钟必将毁于一旦。

他便在这里动了些手脚,但不敢妄自害人性命,只是让矿场上的人头晕手脚发软,一旦离开这里,立即安然无恙。

几次下来,人们都认为这里有什么毒性,不敢再行施工。再说,这里的萤石矿本来就不是什么稀罕的矿产,去别处挖掘也是一样。

后来有一伙自称地质勘探的人找到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