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章 西域银币化银器,大桑田圈配官吏 (第1/1页)

好书推荐: 绝世武神录

韩遂看到桌面上韩家对账账本后面的几组数据。韩家从西域贸易收到的银币、银锭日益增多,韩遂十分担忧。 韩家曾尝试用于支付联军年薪及各项费用,遭拒;用于向外借贷收利,遭拒;向雍州、凉州的望族推广接受西域银币,也遭拒。 世人一般接受银制器具,或做为财宝,尚不接受做为钱币,怕接手后难以流通。 年底,或有更多的西域银币运回来,不能再犹豫了,于是韩遂痛下决心,熔化银币制做银器。 立刻派人去榆中县把铜器官侯乐的铜器副官李顿、胡炬调来长安城出任银器官和副官,只留万津继续任铜器副官。 又命船队把西镇银币、银锭全部搬到长安城来,准备熔化后制银器。立即从西镇拨出一千二百斤西域金币购或制工具、作坊等,做为启动费。 命李顿、胡炬在长安向大汉、西域各地招募九十八名银器工匠,立刻预拨给二人在内的一百人以总年薪四百斤西域金币的高薪,另给四百斤西域金币做奖金。相当于每人年薪十二万钱。 共二千斤西域金币为启动钱。 银器工匠人才在雍州和凉州很难招到。据闻天下大乱前在洛阳、长安、南阳、邺城等大城中这类工匠有不少,西域也有许多技艺高超的银器工匠。 韩家为加快转化西域银币,不做雕刻银器,只用模具制银器。 采用多人一组的分工工艺,有设计工匠、制模工匠、熔化工匠、倒模工匠、拼接工匠、打磨工匠等。 每人每年月平均制做二十件银器。 每个银器用银十二斤,一年可制二万四千件银器,年消耗银二十八万八千斤。 每件银器按二斤西域金币市价卖给望族、部落豪右、官吏等。 大汉的银矿和产量本来就不多,天下大乱久矣,银器更为稀世宝物,银器可做摆放装饰、器皿、收藏、保值等,男女富家人都会喜欢。 可将二十八万八千斤银币、银锭转为二万四千斤西域金币,并另兑回二万四千斤西域金币。 扣除年薪、杂支费、工具、熔炉、出售成本等四千斤西域金币,每年可净赚二万斤西域金币,并可实现把从西域运回的银按一金兑十二银转兑成西域金币的目的。 韩遂视察以平陵县为中心的三辅各县大桑田圈,三辅各县大桑田圈总管韩岸、第一副总管王枫、第二副总管赵娥三人陪同。 韩家平陵县人口一万多人,其它各县有三辅回流的难民二十四万多人,分散在二十五个县中: 平陵县、漆县、杜阳县、雍县、陈仓县、郿县、武功县、美阳县、茂陵、安陵、长陵、阳陵、长安县、鄠县、新丰、霸陵、杜陵、蓝田县、上雒县、商县、下邽县、莲勺县、重泉县、高陵县、临晋县。 抽调韩家韩姓年轻文才五十人中的二十五人依序分别任各县大桑田圈乡总管: 韩叠、韩弯、韩岷、韩孔、韩枚、韩鉴、韩肆、韩纺、韩额、韩透、韩禄、韩偶、韩芮、韩痕、韩桂、韩阜、韩枝、韩曳、韩屈、韩袍、韩耳、韩衲、韩屏、韩幽、韩巴。 韩家异姓年轻文才六十二人中的二十五人依序分别任各县大桑田圈乡副总管: 士孙叶、宋敦、马盖、辛且、魏袭、楼达、弭瑞、张异、挚桂、韦富、万韦、耿泉、法烈、射儁、卫雨、胡喜、李勉、杨凯、薛春、凉威、陈辟、毛福、南广、周维、姚楷。 在各县的桑田也不完全在一个乡里,暂用一个乡命名各县总管、副总管。 十二月接近年底,联军各郡县有关官吏汇集到长安城安羌将军府做本年底的对账: 收入: 上年底,联军钱库和粮库平账,钱库为零,粮库余粮为零。 征调仍按征粮不征钱。每基数五万石粟米。本年凉州和三辅粮食正常收成。 金城郡十县剩下的十五家望族,除韩家外,几乎全部移民去了三辅,各县剩下少许人口,故,联军对韩家以外的各县望族全部免除征调。 人口几乎全是新移民的县有:韩家、成公家、郭家在京兆尹长安县;韩家、麴家、阎家在左内史郡高陵县;田家在京兆尹阳陵县;阳家在京兆尹长陵县;蒋家在右扶风郡安陵县;赵家在右扶风郡茂陵县;江家在右扶风郡美阳县;毛家在新平郡漆县;池家在左冯翊郡粟邑县;淳于家在京兆尹蓝田县;窦家在京兆尹上雒县(上洛县);马家在京兆尹商县。金城原十四家的基数改到这些三辅的县征调,故基数未减少。 杜阳县划给了卢水胡彭格,无收获。 再从当地人口较多的老地盘汉安郡陈仓县,左冯翊夏阳县,金城郡允吾县韩家,金城郡榆中县韩家,金城郡浩亹县韩家,金城郡金城县韩家,金城郡临羌县韩家,汉阳郡渭水北部七县,陇西郡中部五县,安定郡高平县、三水县,武威郡祖厉县的望族征调。 各县征调一个基数,允吾县、高陵县、狄道县比其它县多贡献一倍。 共计三十七个基数,征调一百八十五万石粟米。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