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四胡扎堆金城郡,十县摊派一亿六 (第1/1页)

好书推荐: 大明危局

到了上堂日,韩遂老老实实按点赶到户曹府,坐在户曹掾桌几前继续处理公务。 下午户曹史郭旻来正厅向韩遂汇报金城羌胡的户籍和征调事。 之前,韩遂只知道湟中义从胡有九千骑兵做为汉军的义从军,经常随汉军出征,战力想必十分了得。从郭旻所讲的,才知更多的细节。 郭旻首先谈及:“湟中义从胡,又称湟中月氏(yuè zhī)胡,前汉朝汉武帝时归顺大汉,已汉化百年。 有头面的均有汉姓,共有七个大种姓族,乃北宫、李、宋、王、赵、高、支。 只有支姓是月氏人常用姓氏,其它均为汉化姓氏。 其中在金城只有北宫伯玉和李文侯两家; 人口最多的义从胡宋家宋琨在陇西枹罕县,首领宋琨; 义从胡王家在陇西郡狄道县,首领王国; 义从胡赵家在张掖郡骊靬县,首领赵梓; 义从胡高家在安定郡三水县,首领高琥; 义从胡支家在左冯翊郡衙县,首领支瑜。” 韩遂插话道:“这么看来,前汉朝将月氏胡自张掖、金城、安定、左冯翊呈弓形分布,明显用于阻断东羌和西羌与匈奴的联系,实乃十分精巧的布局。” 郭旻点头称是继续道:“义从二字乃护羌校尉邓训所赐。 安夷县卑南羌人妻被县吏夺而引发西羌叛乱,前任护羌校尉张纡失信于西羌,导致多个羌族部族叛乱。 汉章帝章和二年(公元88年)冬,邓训由张掖太守转任护羌校尉。 邓训下令打开临羌城城门以及邓府院门,将湟中月氏胡家眷全部接入城中,免受羌叛军杀戮,湟中月氏胡人感激万分。 邓训从湟中月氏胡人选精壮少年组成义从军,从此改称湟中义从胡。 邓训平定烧当羌王迷唐叛乱,收降大将东号,现任烧当羌王东扈就是东号的后人。 邓训对待羌人治病救人和兄弟般的情义,羌胡人均感激不尽。 邓训病逝于护羌校尉任上,羌人、月氏胡每日有数千人前来哭泣悼念,痛不欲生。 羌胡家家都供奉着邓训神龛,一旦有疾病,就向神龛祈祷求治。 湟中义从胡十几年前有四万五千人,其中九千骑兵。 经前几年二次大疫以及累年随汉军征战,湟中义从胡所报现有人口约三万三千三百人,其中骑兵只剩约六千六百六十人。 西平亭大片良田分为西部、中西部、中部、中东部、东部。 沿湟水各部主体有多条北面的湟水支流狭谷和南面的溪水狭谷,沿狭谷水东西两岸有良田。 北宫伯玉和李文侯两家的屯田土地位于金城临羌县和西平亭西部、中西部及两翼。 共租有国田三十七万亩,每年三十税一,上缴三万七千石粮食。 二十七万亩种小麦,二万七千亩种麻、葛,七万三千亩种菜、豆、瓜、葡萄等。 衣物、菜、豆、瓜、葡萄只能满足家眷三万六千人所用的。 九千义从军每年汉军发二万钱一人军饷和一套军服衣物,参战时免费供给食物。 二十七万亩小麦除去租税够四万三千人食用十一个半月,其余半个月的口粮和九千人菜、豆、瓜、葡萄等靠每户的义从卒用军饷外购补充不足,肉来自放牧的牛、羊。 人口下降后,麦地和菜地才够用。 三十七万亩之中,二万亩良田从临羌县城向西沿伸接近金城西部都尉驻军地龙耆城。 另外,西部八万亩良田、西平亭最西边北向的第一个湟水支流狭谷四万亩良田、西平亭最西边南向的第一溪水狭谷四万亩良田,第二溪水狭谷二万亩良田、中西部八万五千亩、西平亭北向的第二个湟水支流狭谷四万亩良田、西平亭南向的第三溪水狭谷四万五千亩良田。 共计租用三十七万亩国田屯田。 另有官府分配的放牧山草地约二百二十五万亩。 共有十七个帐落群,时常放牧从临羌县向东北延伸到令居县以西。 每年用马、牛、羊向周边汉人大族换取日用物。 二次大疫前,湟中义从胡只是随汉军出征,征调物资和钱的摊派很少。 近些年,朝廷征调摊派逐年增加,向望族摊派加码难,于是就转到向羌胡摊派。 湟中义从胡北宫家和李家良田略少,马、牛、羊售价不高,兑换粮食和日用物后所剩不厚,余钱的确不多。 去年向两家的摊派额达到人均五百钱。 由于有游牧人口,临羌县户曹吏无法精准计丁,凉州府指令人口按十几年前的四万五千人计算,共缴二千二百五十万钱。 一个五口之家摊二千五百钱。各家基本都是从军饷的一万钱中支出这笔征调摊派。 按一头羊价五百钱算,需要多售四万五千头羊来缴这笔摊派。 加上连年随汉军征战死伤惨重,待遇不如汉军,抚恤钱少,缴获分配所得也不多,故湟中义从胡的怨气很大。 朝廷给凉州向羌胡摊派的额度是单独计发的。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